A知识、情感、行为
B认知、情感、信念
C认知、情感、行为
D认知、信念、行为
第1题:
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第2题:
人的态度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它们共同形成态度对象的评价
A知识、情感、行为
B认知、情感、信念
C认知、情感、行为
D认知、信念、行为
第3题:
态度的三要素共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评价:认知主要是根据相关事实而形成的态度;()主要是根据感觉和价值观形成的态度;以行为为基础的态度主要是根据对象表现出来的行为观察而形成的。
第4题: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的是()。
第5题:
人的态度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它们共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评价
第6题:
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科学素养”由三个部分组成:知识、方法和态度(价值观)。
第7题:
态度的认知因素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
第8题:
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体会,它们是()
第9题:
思想 感情 态度
分寸 态度 情感
感受 态度 感情
形象 感受 逻辑 感受 估量 判断 评价 道德 理智 经验
第10题:
信念
认识
经验
情绪
第11题: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验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
个体行为的准备状态
第12题:
态度是对事物的一种描述或信念
态度是指从事某种行为的意向。
态度是评估一些人、物体或事件的情感部分。
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
态度是一个用来测量对象的价值,对人或事件进行了评价。
第13题:
态度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它们是态度的( )部分、情感部分和行为部分。
A.识别
B.译码
C.感知
D.认知
第14题:
按照态度转变和强化的平衡理论,在由态度主体、对象和参考者所构成的“三合一”模式中,若三种态度关系为二正一负,则主体的态度处于()状态。
不平衡
略
第15题:
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成分、情感成分和()成分,其中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第16题:
态度是人们对人或事做出判断的一个认知过程,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感受和行为意图。
第17题:
态度认知成分的核心是()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态度,就其认知成分来说,评价是中心环节。评价即确定价值,就是确定态度对象对个体的社会意义。
第18题:
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第19题:
社会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较为一贯和稳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包括三个要素:()。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态度的稳定性
情感
态度的客观性
意向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