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与监督和分析应用。按照供电可靠性管理要求,各级单位在不同的管理流程阶段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
目标管理;数据管理;过程控制
略
第2题:
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诊断分析的内容有什么?
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停电时户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各类设施故障停电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也可以按照停电责任原因进行诊断分析,如对停电损失分布进行分析,找出停电影响最大的部分,据此确定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对停电次数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对重复性停电进行分析,可以真实反映运行管理水平;对预安排停电工作的重复性停电统计分析,可以判断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对故障停电的重复性停电统计分析,可以找出电网设施运行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线路改造工作;另外,同一停电责任原因分类中的几种不同停电责任原因停电,可以按照停电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从侧面比较各种停电工作或故障处理的管理水平。
略
第3题:
可靠性数据统计内容范围是什么?
(一)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35kV电压等级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应视条件逐步纳入统计。
(二)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
(三)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数据。
(四)国家电网公司所属100MW及以上容量火电机组(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40MW及以上容量水电机组(含抽水蓄能机组)及其主要辅助设备的可靠性数据。
(五)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的详细分析报告。其中,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指:机组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300小时、主要输变电设施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1000小时、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全站非计划停电、大面积用户停电等事件。
略
第4题:
电力可靠性数据统计的范围是什么?
目前我国电力可靠性数据统计的范围主要包括:
1.发电设备可靠性信息,包括发电主机、发电辅助设备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2.输变电设施可靠性信息,包括发电侧、电网侧输变电设施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其具体统计内容为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如县级供电企业以35kV为输电电压等级,则应开展35kV电压等级的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统计工作。
3.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信息,包括直流输电系统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4.供电系统可靠性信息,包括供电系统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5.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
6.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的详细分析报告。
其中,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指:机组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300h、主要输变电设施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1000h、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全站非计划停电、大面积用户停电等事件。
略
第5题:
电力可靠性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什么?
在对电力可靠性数据进行分析时,一般采用纵向对比分析法、横向对比分析法以及类别比较分析法等。
略
第6题:
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填报要求是什么?6
(一)电力可靠性数据录入工作,要采取实时维护信息系统、同时专业人员审核的工作方式。
(二)基础注册数据的维护,要及时随配网系统及用户的变化情况进行修正,保证信息系统中数据、单线图与现场实际相符。
(三)对运行事件,要严格按可靠性评价规程执行,不得有意瞒(漏)报,对运行事件定性要严谨并有充分依据,保证信息系统数据准确。
(四)各单位可靠性专责人员要及时对填报的数据进行核对检查。
(五)完成统计数据填报工作,审核无误后上报。
略
第7题:
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数据由运行维护管理单位负责收集审核和报送。
A对
B错
第8题:
供电企业只对企业产权范围内的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不包括产权属于用户而委托供电部门运行、维护、管理的电网及设施。
第9题:
输变电系统及设施可靠性数据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数据由运行维护管理单位负责收集审核和报送。
第10题:
保证供电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指标()。
第11题:
可靠性数据采集的重要性,可靠性数据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12题:
供电企业应对调度管辖范围的供电系统用户可靠性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第13题:
中压注册基础数据是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中压注册基础数据反映了一个供电单位供电可靠性统计范围的基础信息,是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中线路台账、用户台账、开关设备台账等台账信息的基础来源,是运行数据录入的基础,是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的基础。中压注册基础数据的管理要求是什么?并具体解释。
(一)准确性
中压注册数据应与基础设备台账、线路单线图及现场实际相符,能真实地反映供电系统及设施的准确信息。为确保中压注册数据的准确性,应按照“完善存量数据,落实变更数据”的原则开展管理工作,普查及核实基础数据,落实中压基础数据变更管理等。
(二)及时性
线路及设备变更、用户新增或用户变更等基础数据变化情况必须在变动发生后及时录入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避免当月数据变化情况未及时录入信息系统的情况。
(三)完整性
线路及设备变更、用户变更等基础数据变化情况应按上述基础信息数据要求、资产信息数据要求、用户信息数据要求规定进行录入,保证录入信息的完整,不得缺项。供电可靠性管理专责需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基础数据录入质量核查工作。
略
第14题:
可靠性数据管理三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及时性
可靠性数据管理要求各种数据填写、上报、分析,必须按照有关规程、文件和可靠性各类统计办法的规定,在上级要求的时间内及时将可靠性数据和报告上报。
(二)准确性
可靠性数据管理的准确性,要求各单位必须严格按可靠性评价规程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可靠性事件的统计工作,各种数据、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设施或系统的实际情况。其准确性主要指事件的定性、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分析正确,结论有可靠的依据,各种分类符合可靠性统计办法的规定,以及不存在漏报和虚报。
(三)完整性
可靠性数据管理要求各种数据、报告必须完整,必须保证各种可靠性数据不能缺项和漏项,特别是可靠性事件的分析编码必须正确齐全。我国电力行业的有关法律对数据的可靠性也有具体规定,违反电力数据的完整性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略
第15题:
()是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基础,反映了一个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统计范围的基础信息,()反映了一个供电企业在统计期间内配网整体运行情况。
基础数据;运行数据
略
第16题:
简述可靠性数据管理的流程。
可靠性数据来源于生产实际,其中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录入主要由可靠性四、五级人员完成,数据审核检查工作主要由二、三级人员完成。各级可靠性管理人员定期对可靠性数据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制定措施,召开分析会商会议,发挥可靠性指标数据的指导作用。可靠性数据管理工作流程图如下:
略
第17题:
()是开展可靠性工作重要基础,也是供电可靠性检查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规章制度制订情况、管理网络建立情况、工作制度执行情况、日常工作开展深度4个主要方面。
A可靠性评价
B可靠性管理工作
C可靠性数据
第18题:
可靠性数据管理数据填报的“三性”是指()、()和()。
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略
第19题:
基层县供电企业和工区(部室)、班站(站所)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可靠性数据()、()和()。
收集;整理;填报
略
第20题:
基础数据是用来反映供电能力及供电用户基本信息的,是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基础,包括线路、线段、用户的资产、地区特征、设备基本属性等信息。
第21题:
准确、完整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是开展供电可靠性现状分析的基础,是制定提高供电可靠性针对性措施的前提。
第22题:
可靠性数据管理要注意可靠性数据的()。
第23题:
公司各级设立相应的可靠性数据管理机构,挂靠在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可靠性数据管理日常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负责()、分析各单位(部门)上报的可靠性数据和信息,保证可靠性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