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中压注册基础数据是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中压注册基础数据反映了一个供电单位供电可靠性统计范围的基础信息,是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中线路台账、用户台账、开关设备台账等台账信息的基础来源,是运行数据录入的基础,是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的基础。中压注册基础数据的管理要求是什么?并具体解释。
(一)准确性
中压注册数据应与基础设备台账、线路单线图及现场实际相符,能真实地反映供电系统及设施的准确信息。为确保中压注册数据的准确性,应按照“完善存量数据,落实变更数据”的原则开展管理工作,普查及核实基础数据,落实中压基础数据变更管理等。
(二)及时性
线路及设备变更、用户新增或用户变更等基础数据变化情况必须在变动发生后及时录入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避免当月数据变化情况未及时录入信息系统的情况。
(三)完整性
线路及设备变更、用户变更等基础数据变化情况应按上述基础信息数据要求、资产信息数据要求、用户信息数据要求规定进行录入,保证录入信息的完整,不得缺项。供电可靠性管理专责需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基础数据录入质量核查工作。
略
第2题:
对中压用户的基础数据维护中,上一级单位拥有比下一级单位更高的权限,可以维护下一级单位的基础数据。
A对
B错
第3题:
高压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无地区划分。
A对
B错
第4题:
中压基础数据维护工作主要内容都有什么?并具体说明。
数据维护的实际工作主要有:线路新增、线路变更、线路退运、单位资产管理范围变动、用户新增、用户接线点变更、用户增(减)容、用户暂停、用户销户。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方法有:增加线段、修改线段、删除线段、线段变更、线段合并、线段退出、变更单位、增加用户、修改用户、删除用户、用户变更、用户退出。
1,线路新增:按照线路分段原则将新增线路分段,搜集各线段基础数据信息和对应用户的信息,在中压注册数据表维护中使用“增加线段”功能进行线段注册,注册完成后,再在对应线段上注册用户,注册用户流程参考“用户新增”流程。
2,线路变更:明确变更的范围和变更后的新线段的基础数据信息以及用户信息,根据此范围确定可靠性软件中对应的线段和用户,使用“线段变更”功能将线段从原线路变更到新线路,使用修改功能对新线段中相关用户信息进行修改。
需要将一个线段拆分为两条线段时,可以直接使用“线段拆分”功能将一个线段拆分为两个新线段,然后当用户信息发生变动时,使用“修改”功能对新线段中用户的信息进行修改。需要将两条线段合并为一条线段时,一般可以先对其中一条线段使用“线段变更”,形成合并后的线段信息。对于用户信息同时需要变动的,使用“修改”功能对新线段上的用户信息进行修改,然后将另一条线段中的用户使用“用户变更功能”变更到新线段中,最后将此线段退役。
因线路延伸、拆除导致线路长度发生变化时,也应使用“线段变更”功能进行变动。
地区特征属性发生变动时,应使用“线段变更”功能进行变动,不能直接对其进行修改。
3,线路退运:明确线路退运的范围,找到可靠性软件中对应的线段和用户,使用“线段退出”功能对线路进行退出。
4,单位资产管理范围变动:包括单位拆分和单位合并两类。
5,单位拆分:首先收集单位拆分和资产划分的信息,以上一级管理者的身份,注册两个新单位,然后以原线路资产管理者身份使用线路或线段的“更换单位”功能,将线路或线段统一变更到新的单位。
6,单位合并:首先收集单位合并和资产调整的信息,然后以原单位的身份进入基础数据维护,使用线路或线段的“更换单位”功能,将原单位线路变更到合并后单位。如果将原有单位合并为一个新单位,应以上一级管理者的身份,注册新单位。
7,用户新增:搜集新增用户的基础数据信息和其线段归属信息,使用“增加用户”功能进行用户新增。
8,用户变更:搜集用户变更前后的基础数据信息及其线段归属信息,使用“用户变更”功能进行变更。
9,用户增容:搜集用户增容信息,使用“用户变更”功能进行变更。
10,用户退出(销户):搜集用户的退出原因,使用“用户退出”功能完成用户退出(销户)。对于申报暂停的用户在暂停结束后应使用“恢复”功能恢复该用户注册信息。
略
第5题:
当运行事件发生时间点的基础数据不正确时,应先进行运行事件的维护,再对基础数据进行适当的维护。
A对
B错
第6题:
用户供电可靠性运行数据的维护主要包括等()几个环节。
数据收集、整理、录入、审核
略
第7题:
在以下哪个模块中可以维护资金审核天数()。
第8题:
分县局由设备运行维护部门负责提供设备的台账和异动信息,由()统计停电事件,由生技部可靠性管理人员填报、维护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
第9题:
执勤中队、战勤保障大(分)队系统管理员,应当履行下列哪些职责()。
第10题:
智能远动机具备()功能,支持主站和变电站之间的模型/图形转换、源端维护与数据订阅发布功能,实现主站对变电站模型、数据的灵活配置和动态管理。
第11题:
当运行事件发生时间点的基础数据不正确时,应先进行运行事件的维护,再对基础数据进行适当的维护。
第12题:
录入和维护单位的车辆、器材基础数据
录入和维护单位的车辆、器材报废数据
录入和维护单位的灭火药剂基础数据
录入和维护单位的驾驶员基础数据
录入和维护单位的队站基础数据
录入和维护单位的系统使用人员基础数据
第13题:
供电可靠性数据分析是供电可靠性闭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供电可靠性数据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用户供电可靠性数据分析主要从可靠性评价基础资料、用户供电可靠性主要指标以及用户停电责任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可靠性评价基础资料分析,即通过对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因素、企业规模、管理模式、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等硬件因素及运行检修管理等“软件”因素的综合分析,首先了解供电可靠性整体水平,确定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内外部因素。
通过对反映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各类统计指标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估,可以科学评价电网结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发现供电系统管理各环节存在问题。通过对用户供电可靠性主要指标的对比分析,能更全面地了解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
通过对停电事件按停电责任原因进行细化分类和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措施。
略
第14题:
用户供电可靠性运行数据维护注意事项有哪些?
1、运行数据管理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停电范围。停电范围按照当前停电事件实际停电的设备范围确定停电用户。如果是用户提出检修申请或用户内部故障的,该用户不计入停电范围,如果造成其他用户停电的,将这些受影响停电的用户都记入停电范围。
2、多单位分担事件录入只能由地(市)供电公司可靠性专责维护。一个多单位申请的综合检修停电事件,在录入时,不能在中压运行数据录入和多单位分担事件中同时录入,只能按需要选择一种方式录入。如果两种方式都进行录入,会影响统计指标。
3、删除功能只能用于删除录入错误的事件,一旦删除,不能恢复。
4、线路陪停及分步送电运行事件录入时应作为一个运行事件录入,否则会增加停电次数统计,造成停电次数统计错误。
5、经过上一级可靠性管理人员锁定的数据,修改后会自动生成待审核数据,需经上一级可靠性管理人员审批通过,待审核数据方能变为正式数据,在审批之前,待审核数据不会对正式数据造成任何影响,不参与统计计算。
略
第15题:
中压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的数据维护类型是?数据维护类型
(1)线段、用户的注册:主要维护新投运线路、线段、用户数据。
(2)线段、用户的变更:主要维护发生变更的线路、线段、用户数据。
(3)线段、用户的退役:主要维护退出运行的线路、线段、用户数据。
(4)线段、用户的更换单位:主要维护线路资产管理单位发生变更的数据。
略
第16题:
中压注册基础数据维护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中压注册基础数据维护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线路新增、线路变更、线路退运、单位资产管理范围变动、用户新增、用户变更、用户退役。
略
第17题:
当基础数据将要随供电设备与用户变更时,则应先将()维护完成后,再进行基础数据的变更。
变更前发生的运行事件
略
第18题:
基础数据资料应由()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给公司输变电可靠性专责,方便输变电可靠性专责开展基础数据检查与审核工作。
A设计部门
B设备主管部门与基建部门
C检修部门
D运行维护部门
第19题:
准确、完整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是开展供电可靠性现状分析的基础,是制定提高供电可靠性针对性措施的前提。
第20题: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维护分为哪几类?()
第21题:
基础数据维护是为系统维护人员提供的(),通过数据维护,系统维护人员可以对系统运行基础参数进行设置,()无权对基础数据进行维护操作。
第22题:
对中压用户的基础数据维护中,上一级单位拥有比下一级单位更高的权限,可以维护下一级单位的基础数据。
第23题: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维护
日志数据维护
警用公共地理信息数据维护
业务专用地理信息数据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