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基桩布置的一些说法,其中何项不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有关规定?提示:下列说法中d表示圆桩设计直径或方桩设计边长。 (A) 不扩底的非挤土端承灌注桩,当承台下粧的根数为8根时,其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可按2.5d控制 (B) 对于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下 (C) 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存在软弱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2d (D) 对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嵌岩桩,嵌入深度不宜小于0. 2d,且不应小于0.2m

题目
下列关于基桩布置的一些说法,其中何项不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有关规定?

提示:下列说法中d表示圆桩设计直径或方桩设计边长。
(A) 不扩底的非挤土端承灌注桩,当承台下粧的根数为8根时,其基桩的最小中心距可按2.5d控制
(B) 对于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下
(C) 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存在软弱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2d
(D) 对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嵌岩桩,嵌入深度不宜小于0. 2d,且不应小于0.2m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基桩布置的一些说法,其中何项不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有关规定?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桩承台,下列关于液化土层对单桩极限承载力影响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答案:B,C,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12条及表5.3.12,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考虑液化土对桩周土层侧阻力的影响,即取用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

  • 第2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一2008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基桩构造和设计的做法哪项不符合要求?
    (A)关于桩身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预制桩C30,灌注桩C25,预应力实心桩C40
    (B)关于最小配筋率:打入式预制桩0.8%,静压预制桩0.6%
    (C)钻孔桩的扩底径应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
    (D)后注浆钢导管注浆后可等效替代纵向钢筋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采用静压法沉桩时,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下列何值?(  )

    A、0、4%
    B、0、6%
    C、0、8%
    D、1、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4.1.6条,预制桩的桩身配筋应按吊运、打桩及桩在使用中的受力等条件计算确定。采用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主筋直径不宜小于φ14,打入桩桩顶以下4~5倍桩身直径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 第4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建筑桩基中性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性点以下,桩身的沉降小于桩侧土的沉降
    B、中性点以上,随着深度增加桩身轴向压力减少
    C、对于摩擦型桩,由于承受负摩阻力桩基沉降增大,其中性点位置随之下移
    D、对于端承型桩,中性点位置基本不变

    答案:D
    解析:
    在同一根桩上由负摩擦阻力过渡到正摩擦阻力,存在一个桩土位移相等,摩擦阻力等于零的分界点,该点是摩擦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和轴向压力沿桩身变化的特征点,称为桩基中性点。中性点以上,轴向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增,中性点以下,轴向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减,在中点处达到最大值。一般来说,中性点的位置,在初期多少是有变化的,它随着桩的沉降增加而向上移动,当沉降趋于稳定,中性点也将稳定在某一固定的深度处。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3条规定,对于摩擦型桩,由于受负摩阻力沉降增大,中性点随之上移,即负摩阻力、中性点与桩顶荷载处于动态平衡。对于端承型桩,由于桩受负摩阻力后桩不发生沉降或沉降量很小,桩土无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很小,中性点无变化,故负摩阻力构成的下拉荷载应作为附加荷载考虑。

  • 第5题: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根据现场试验法确定低配筋率灌注桩的地基上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时,下列选项中哪几项对m值有影响?
    (A)桩身抗剪强度 (B)桩身抗弯刚度
    (C)桩身计算宽度 (D)地基土的性质


    答案:B,C,D
    解析:

  • 第6题:

    某灌注桩桩身配筋率大于0.65%,已知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验算地震作用桩基的水平承载力为( )MN。
    A. 0.6375 B. 1.0625 C. 1.25 D. 1.2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中,压桩过程中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 )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

    A.2%
    B.3%
    C.1%
    D.4%

    答案:C
    解析: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中,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

  • 第8题:

    假定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单根基桩拔力NK1200kN;土层及岩层的抗拔系数λ均取0.75。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当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满足基桩抗拔承载力要求的基桩最小嵌固入岩深度I(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90
    (B)2.30
    (C)2.70
    (D)3.10


    答案:B
    解析:
    (B)解答: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式(5.4.5-2)、式(5.4.6-1):

  • 第9题:

    根据《建筑基桩技术规范》(JGJ94-2008),对于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的桩基,当地质条件复杂时,关于确定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方法的正确选项是()

    • A、静力触探法
    • B、经历参数法
    • C、现场试桩法
    • D、同类工程类比法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规定,下列关于桩基布置原则的说法,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2012年真题]
    A

    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核心筒和外围框架结构下基桩应按等刚度、等桩长设计

    B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倍设计桩径

    C

    抗震设防区基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硬塑粉质黏土层的长度不宜小于4~5倍桩径

    D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3.3.3条第4款规定,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应按荷载分布考虑相互影响,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外围框架柱宜采用复合桩基,桩长宜小于核心筒下基桩(有合适桩端持力层时)
    B项,根据第3.3.3条第5款规定,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
    C项,根据第3.4.6条第1款规定,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黏性土尚不应小于2~3倍桩身直径,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45倍桩身直径
    D项,根据第3.3.2条第3款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区,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PS)。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规定,建筑基桩桩侧为淤泥,其不排水抗剪强度为8kPa,桩的长径比大于下列何值时,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  )[2012年真题]
    A

    20

    B

    30

    C

    40

    D

    5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3.1.3条第2款规定,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且长径比大于50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混凝土预制桩应按吊装、运输和锤击作用进行桩身承载力验算;对于钢管桩应进行局部压屈验算。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基桩构造和设计的做法哪项不符合要求?(  )[2012年真题]
    A

    关于桩身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预制桩C30,灌注桩C25,预应力实心桩C40

    B

    关于最小配筋率:打入式预制桩0.8%,静压预制桩0.6%

    C

    钻孔桩的扩底直径应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

    D

    后注浆钢导管注浆后可等效替代纵向钢筋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4.1.2条第1款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第4.1.5条规定,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B项,根据第4.1.6条规定,预制桩的桩身配筋应按吊运、打桩及桩在使用中的受力等条件计算确定。采用锤击法沉桩时,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打入桩桩顶以下4~5倍桩身直径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C项,根据第4.1.3条第1款规定,对于持力层承载力较高、上覆土层较差的抗压桩和桩端以上有一定厚度较好土层的抗拔桩,可采用扩底;扩底端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D/d,应根据承载力要求及扩底端侧面和桩端持力层土性特征以及扩底施工方法确定;挖孔桩的D/d不应大于3,钻孔桩的D/d不应大于2.5
    D项,根据第5.3.11条规定,后注浆钢导管注浆后可替代等截面、等强度的纵向主筋

  • 第13题:

    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在计算桩基最终沉降时,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的是( )。
    A.桩中心距小于或等于6倍桩径的桩基
    B.桩中心距小于或等于3m的桩基
    C.桩长大于25m的桩基
    D. M/F≤Bc/b的群桩(M、F为弯矩和竖向力设计值;Bc为承台宽度)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5.6条,分层总和法是基于桩自重所产生的附加应力较小甚至可忽略不计的前提。在计算桩基最终沉降时,桩中心距小于或等于6倍桩径的桩基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 第14题: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对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进行最终沉降量计算时,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桩基最终沉降量包含桩身压缩量及桩端平面以下土层压缩量
    B、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附加压力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应力
    C、桩基沉降计算深度与桩侧土层厚度无关
    D、桩基沉降计算结果与桩的数量及布置无关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5.6条规定,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其最终沉降量只考虑了桩端平面以下土层的压缩沉降,并未考虑桩身的压缩;B项,根据第5.5.6条规定,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其最终沉降量计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等效作用面位于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等效作用附加压力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压力;C项,根据第5.5.8条规定,桩基沉降计算深度按应力比法确定,即计算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小于等于计算深度处土的自重应力的0.2倍,可见沉降计算深度与桩侧土层厚度无关;D项,根据第5.5.9条规定,由等效沉降系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等效沉降系数与群桩的布置、距径比、长径比、桩数、承台尺寸有关。

  • 第15题: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下列抗压灌注桩与承台连接图中,正确的选项是哪一个?(图中尺寸单位:mm)(  )




    答案:D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4.1.1条第3款规定,对抗压桩主筋不应少于6φ10;根据第4.1.1条第4款规定,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根据第4.2.4条规定,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对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AB项桩身均未嵌入承台;C项,混凝土桩的桩顶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内,其锚入长度不宜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32×35=1120>900,不满足;D项,25×35=875<1200,满足。

  • 第16题:

    某竖向承载的端承型灌注桩,桩径0.8m,桩长18m,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该灌注桩钢筋笼的最小长度为下列何值?(不计插入承台钢筋长度)(  )

    A、6m
    B、9m
    C、12m
    D、18m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4.1.1条规定,端承型桩和位于坡地岸边的基桩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桩长18m,配筋长度也为18m。

  • 第17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规定,建筑基桩桩侧为淤泥,其不排水抗剪强度为8kPa,桩的长径比大于下列何值时,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
    (A) 20 (B) 30
    (C) 40 (D) 50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关于承受上拔力桩基的说法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
    A.对于二级建筑桩基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试验确定B.应同时验算群桩呈整体破坏和呈非整体破坏的基桩抗拔承载力
    C.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与桩自重之和
    D.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与群桩基础所包围的土的自重之和


    答案:A,B
    解析:
    AB。《建筑桩基规范》5.4.5和5.4.6规定,甲级和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承受拔力的桩基,应同时验算群桩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和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满足公式Nk≤Tuk/2 + Gp和Nk≤Tgk/2 + Ggp。由公式可知,群桩基础成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力标准为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的一半与桩自重之和;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力为桩侧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的一半与群桩基础所包围的土的自重除以总桩数之和。CD将抗拔力验算与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求值弄混了,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只与侧摩阻力有关,与桩或桩土的重力无关。

  • 第19题:

    假定基桩嵌固入岩深度I为3200mm,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的规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fta(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已求得sk=1658kN。
    (A)3500
    (B)4000
    (C)4500
    (D)5000


    答案:A
    解析:
    (A)解答: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式(5.3.9-1):
    Quk=Qsk+Qrk Qsk=1658kN
    Qrk =frkAp =1.48x7200x0.82xπ/4kN=5354kN
    其中,=1.48按hr/d=4及软岩查表5.3.9:
    Quk=(1658+5354)kN=7012kN 根据式(5.2.2)Ra=7012/2kN=3506kN

  • 第20题:

    假定桩纵向主筋采用16根直径为18mm的HRB335级钢筋(fy'=300N/rmn2),基桩成桩工艺系数ψc为0.7。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基粧轴心受压时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桩身配筋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4.1.1条规定。
    (A)4500
    (B)5000
    (C)5500
    (D)6000


    答案:D
    解析:
    (D)解答:桩身配筋及螺旋筋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8.2第1款的规定,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J94—2008)式(5.8.2-1):N≤φfcAps+0.9f'yA's=(0.7x14.3x8002xπ/4+0.9x300x16x254)/1000kN=6126kN

  • 第21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建筑桩基中性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

    中性点以下,桩身的沉降小于桩侧土的沉降

    B

    中性点以上,随着深度增加桩身轴向压力减少

    C

    对于摩擦型桩,由于承受负摩阻力桩基沉降增大,其中性点位置随之下移

    D

    对于端承型桩,中性点位置基本不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在同一根桩上由负摩擦阻力过渡到正摩擦阻力,存在一个桩土位移相等,摩擦阻力等于零的分界点,该点是摩擦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和轴向压力沿桩身变化的特征点,称为桩基中性点。中性点以上,轴向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增,中性点以下,轴向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减,在中点处达到最大值。CD两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3条规定,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对于摩擦型桩,由于受负摩阻力沉降增大,中性点随之上移,即负摩阻力、中性点与桩顶荷载处于动态平衡。对于端承型桩,由于桩受负摩阻力后桩不发生沉降或沉降量很小,桩土无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很小,中性点位置基本无变化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基桩技术规范》(JGJ94-2008),对于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的桩基,当地质条件复杂时,关于确定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方法的正确选项是()
    A

    静力触探法

    B

    经历参数法

    C

    现场试桩法

    D

    同类工程类比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符合《桩基规范》 规定的灌注桩,关于桩身配筋长度问题,下列何项说法是错误的()
    A

    甲级建筑桩基,摩擦型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

    B

    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深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C

    丙级建筑桩基可不配构造钢筋

    D

    端承桩应沿桩身通长配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