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丙类抗震设防的单建式地下车库的主张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 7度Ⅱ类场地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采取抗震措施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B. 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C. 对地下连续墙的复合墙体,顶板、底板及各层楼板的负弯矩钢筋至少应有50%锚入地下连续墙D.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题目
下列关于丙类抗震设防的单建式地下车库的主张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

A. 7度Ⅱ类场地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采取抗震措施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B. 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C. 对地下连续墙的复合墙体,顶板、底板及各层楼板的负弯矩钢筋至少应有50%锚入地下连续墙
D.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2.1条第1款规定,7度Ⅰ、Ⅱ类场地的丙类地下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B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2.3条第3款规定,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C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3.2条第2款规定,对地下连续墙的复合墙体,顶板、底板及各层楼板的负弯矩钢筋至少应有50%锚入地下连续墙,锚入长度按受力计算确定。
D项错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1.4条规定,丙类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8、9度时不宜低于三级。乙类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8、9度时不宜低于二级。
更多“下列关于丙类抗震设防的单建式地下车库的主张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钢结构住宅,采用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房屋高度为23.4m,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Q235钢。
    19.假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试问,该钢结构住宅的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D
    解析:
    该钢结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当房屋高度小于5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8.1.3条和表8.1.3(见题19表)规定,确定该钢结构住宅的抗震等级为四级。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

  • 第2题:

    按照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物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关于各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地震安全评价的结果确定
    B.乙类建筑,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C.丙类建筑,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D.丁类建筑,应按低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并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

    答案:D
    解析:
    丁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并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

  • 第3题:

    “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的要求适合于下列( )抗震设防类别。

    A.特殊设防类(甲类)
    B.重点设防类(乙类)
    C.标准设防类(丙类)
    D.适度设防类(丁类)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存在可能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发震断裂,下列关于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抗震设防裂度是8°,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150mB.抗震设防裂度是8°,建筑物设防类别力乙类,最小避让距离200m
    C.抗震设防裂度是9°,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300m
    D.抗震设防裂度是9°,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乙类,最小避让距离400m


    答案:B,D
    解析:
    BD。《建筑抗震规范2010版》4.1.7规定,各类建筑位于不同烈度的场地时,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见下表。注:此题原答案C是按2001版抗震规范标准得出。

  • 第5题:

    某二层地下车库,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柱抗震墙结构。某中柱顶板节点如题图所示,柱网8.4m×8.4m,柱截面600mm×600mm,板厚250mm,设1.6m×1.6m×0.15m的托板,as=as'=45mm。



    试问,该板柱节点的柱纵向钢筋直径最大值d(mm),不宜大于下列何项数值()

    A.20
    B.22
    C.25
    D.28

    答案:C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1.9.2条规定,8度设防烈度时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节点,柱帽及托板的外形尺寸应符合本规范第9.1.10条的规定。同时,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应小于柱纵向钢筋直径的16倍,且托板或柱帽的边长不应小于4倍板厚与柱截面相应边长之和。因此,d≤h/16=400/16=25mm。

  • 第6题:

    建筑抗震设防为()类建筑时,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 A、甲、乙
    • B、丙、丁
    • C、丙
    • D、丁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其中大量的建筑物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此项建筑属于()类。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的要求中下述不正确的是()。

    • A、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甲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提高一度要求
    • B、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 C、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 D、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则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  )级。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1.1.3条表11.1.3可知,剪力墙结构、7度设防、丙类建筑、结构总高度66.8m小于80.0m,剪力墙抗震等级应为三级。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抗震设防类别中,大量的建筑物属于(),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4个抗震设防类别。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地震灾害和抗震设防的( )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地震是一个概率事件

    B

    抗震设防与一定的风险水准相适应

    C

    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使得建筑物在地震时不致损坏

    D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A

    房屋结构抗震主要研究构造地震发生时房屋结构的抗震设防能力

    B

    地震设防的依据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基本烈度

    C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一般建筑)

    D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两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三个水准”: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混规》公式(6.2.10-2):
    α1fcbx=fyAs-f'yA's=360×1540-360×1027=184680N
    14.3×1000x=184680
    x=13mm<2×25=50mm
    根据《混规》公式(6.2.14):
    M≤fyAs(h0-a's)=360×1540×(215-25)=105kN*m/m故选(B)

  • 第14题:

    建筑抗震设防为( )类建筑时,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A.甲、乙
    B.丙、丁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拟建场地有发震断裂通过时,在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并提高基础和上部结构整体性的条件下,下列哪些情况和做法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  )

    A、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区,上覆土层覆盖厚度为50cm,单栋6层乙类建筑物距离主断裂带150m
    B、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区,上覆土层覆盖厚度为50m,单栋8层丙类建筑物距离主断裂带150m
    C、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上覆土层覆盖厚度为80m,单栋2层乙类建筑物距离主断裂带150m
    D、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上覆土层覆盖厚度为80m,单栋2层丙类建筑物距离主断裂带150m

    答案:A,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7条第1款规定,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①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②非全新世活动断裂;③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
    对于A和B选项而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上覆土层覆盖厚度为50m,不符合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的条件。第2款规定,对不符合本条1款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不宜小于表4.1.7(见题66表)对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在避让距离的范围内确有需要建造分散的、低于三层的丙、丁类建筑时,应按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并提高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性,且不得跨越断层线。

  • 第16题:

    下列关于抗震设计的概念,其中何项不正确? ?
    (A)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不应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
    (B)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C)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D)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时,应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


    答案:A
    解析:
    (A)正确表述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3. 5. 4条第5款。(B)见《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3. 6. 6条第1款。
    (C)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 1.5条。(D)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年版)3. 5. 4条第2款。

  • 第17题:

    “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适合于下列哪一种抗震设防类别?( )

    A.特殊设防类(甲类)
    B.重点设防类(乙类)
    C.标准设防类(丙类)
    D.适度设防类(丁类)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3.0.3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 第18题:

    在可能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发震断裂,下列关于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的说法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抗震设防裂度是8°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100m
    • B、抗震设防裂度是8°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乙类,最小避让距离200m
    • C、抗震设防裂度是9°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300m
    • D、抗震设防裂度是9°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乙类,最小避让距离400m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下列抗震设防类别中,大量的建筑物属于(),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 A、甲类
    • B、乙类
    • C、丙类
    • D、丁类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城市桥梁抗震设计,错误的是()。
    A

    抗震设防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B

    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桥梁,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C

    丁类桥梁抗震措施均应符合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要求

    D

    当地震基本烈度为6-8度时,甲类桥梁应按对应的基本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建筑抗震设防为()类建筑时,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A

    甲、乙

    B

    丙、丁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下述()不正确。()
    A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按8度考虑

    B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C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D

    一般情况下,丁类建筑抗震措施应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1度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A

    甲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B

    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C

    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D

    丁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