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下列关于单建式地下建筑抗震设计的叙述,其中哪项是正确的? (A)当本工程抗震措施满足要求时,可不进行

题目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下列关于单建式地下建筑抗震设计的叙述,其中哪项是正确的?
(A)当本工程抗震措施满足要求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B)抗震计算时,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C)抗震设计时,可不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构件的变形验算
(D)地下建筑宜采用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可不作限制答


相似考题
更多“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下列关于单建式地下建筑抗震设计的叙述,其中哪项是正确的? (A)当本工程抗震措施满足要求时,可”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丙类抗震设防的单建式地下车库的主张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

    A. 7度Ⅱ类场地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采取抗震措施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B. 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C. 对地下连续墙的复合墙体,顶板、底板及各层楼板的负弯矩钢筋至少应有50%锚入地下连续墙
    D.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2.1条第1款规定,7度Ⅰ、Ⅱ类场地的丙类地下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B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2.3条第3款规定,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C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3.2条第2款规定,对地下连续墙的复合墙体,顶板、底板及各层楼板的负弯矩钢筋至少应有50%锚入地下连续墙,锚入长度按受力计算确定。
    D项错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1.4条规定,丙类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8、9度时不宜低于三级。乙类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8、9度时不宜低于二级。

  • 第2题: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如图,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2013年真题]



    试问,计算地下车库顶板楼盖承载力时,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考虑覆土厚度影响的折减系数,可按6m×6m的双向板楼盖取值。


    A、16
    B、20
    C、28
    D、35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5.1.1条表5.1.1第8项规定,板跨不小于6m×6m的双向板楼盖,消防车荷载标准值为:qk=20kN/m2,由于覆土厚度为2.5m,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附录B式(B.0.2)计算,覆土折算厚度为:=1.43stanθ=1.43×2.5×tan35°=2.5m,查表B.0.2可得,消防车活荷载折减系数为0.81,则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qk=折减系数×荷载标准值=0.81×20=16.2kN/m2。

  • 第3题:

    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17.以下关于该档案库抗震设防标准的描述,哪项较为妥当?(  )

    A.按8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B.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
    C.按7度(0.15g)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D.按7度(0.15g)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

    答案:C
    解析:
    已明确为标准设防类,因此,应按7度(0.15g)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当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时,才需要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因此,答案AB两项不准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3.3条规定,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8度和9度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因此C项的描述较为妥当。

  • 第4题: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如图,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2013年真题]



    假定,地下车库顶板的厚度h=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HRB400钢筋,顶板跨中位置板底钢筋为



    试问,考虑受压区楼板钢筋时,板跨中位置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80
    B、105
    C、125
    D、135

    答案:B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6.2.10条式(6.2.10-2)计算,α1fcbx=fyAS-



    代入数据解得,相对受压区高度为:x=13mm<2×25=50mm,满足构造要求。根据第6.2.14条式(6.2.14)计算:



    =360×1540×(215-25)=105kN·m/m,由此可知,B项最接近。

  • 第5题: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如图,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2013年真题]



    试问,设计中柱A基础时,由各层(含底板)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力N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①地下室顶板活荷载按楼面活荷载考虑;②底板的活荷载由基础承担。

    A、380
    B、520
    C、640
    D、100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5.1.3条规定,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根据第5.1.1条表5.1.1第8项规定,板跨不小于6m×6m的双向板楼盖,小客车活荷载标准值为:qk=2.5kN/m2,根据第5.1.2条规定,双向板楼盖折减系数为0.8,所以:Nk=0.8×3×2.5×8×8=384kN,由此可知,A项最接近。

  • 第6题: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试问,设计中柱A基础时,由各层(含底板)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力N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①地下室顶板活荷载按楼面活荷载考虑;
    ②底板的活荷载由基础承担。
    (A)380 (B)520 (C)640 (D)1000


    答案:A
    解析:
    解答:根据《荷规》第5.1.3条,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
    根据《荷规》表5.1.1第8项,板跨不小于6m×6m的双向板楼盖,小客车活荷载标准值qk=2.5kN/m2
    根据《荷规》第5.1.2条,对双向板楼盖折减系数为0.8,所以有:
    Nk=0.8×3×2.5×8×8=384kN故选(A)。

  • 第7题:

    以下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说法,( )是正确的。

    A.6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
    B.7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
    C.8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
    D.9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50

    答案:A
    解析:

  • 第8题: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





    答案:A
    解析:

  • 第9题:

    某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尺寸9mx9m,各层层高均为4.5m,位于8度(0.3g)抗震设防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8000kN。假设,该五层房屋采用现浇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采用的计算参数及抗震等级如下所示Ⅰ.多遇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的阻尼比为0.05;Ⅱ.罕遇地震作用计算时,特征周期为0.55s;:Ⅲ. 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试问,针对上述参数取值及抗震等级的选择是否正确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Ⅰ、Ⅱ正确,Ⅲ错误(B)Ⅱ、Ⅲ正确,Ⅰ错误(C)Ⅰ、Ⅲ正确,Ⅱ错误 (D)Ⅰ、Ⅱ、Ⅲ均错误


    答案:D
    解析:
    (D)解答:I.错误,根据《混规》第11. 8. 3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阻尼比可采用0.03;II. 错误,根据《抗规》表5.1.4-2,特征周期为0.553+0.058=0.68;Ⅲ.错误,根据《抗规》第3.3.3条,IE类场地,设防烈度8度(0.3g),宜按9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措施中的内力并不要求调整。对照《抗规》表 6.1.2,框架应按一级采取构造措施,按二级的要求进行内力调整。

  • 第10题: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A.600;160
    B.670;180
    C.1010;265
    D.1100;270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1.1.6条及第9.1.11条规定,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和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
    由0.1V0=29000×0.1=2900kN<Vf=3400kN<0.2V0=29000×0.2=5800kN,该层柱内力需要调整,1.5=1.5×3828=5742kN<0.2V0,取较小值V=5742kN作为框架部分承担的总剪力;
    根据第9.1.11条第3款规定,该层框架内力调整系数=5742/3400=1.69,则该层柱底弯矩M=596×1.69=1007.24kN·m,剪力V=156×1.69=263.64kN。

  • 第11题:

    下列()情况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A、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 B、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 C、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 D、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情况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A

    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B

    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C

    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D

    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单层地下车库,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板柱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1m,顶板覆土厚度s=2.0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

    试问,设计中柱基础时,规范允许的由顶板活荷载产生的最小轴力标准值N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66
    B. 131
    C. 164
    D. 94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5.1.3条,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
      根据《荷规》表5.1.1条第8项,柱网不小于6m×6m的无梁楼盖,小客车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2.5kN/m2。
      根据《荷规》第5.1.2-2条第3项,客车对无梁楼盖折减系数为0.8,因此Nk=0.8×2.5×8.1×8.1=131.22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131,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最小轴力标准值的计算。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荷规》第5.1.3条,可知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
      ②根据《荷规》表5.1.1条第8项,计算小客车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③根据《荷规》第5.1.2-2条第3项,取折减系数0.8,计算由顶板活荷载产生的最小轴力标准值Nk。

  • 第14题: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试问,当框架柱纵筋采用HRB400钢筋时,柱A的纵向钢筋最小总配筋率(%)应不小于下列何项数值?
    (A) 0.65 (B)0.75 (C)0.85 (D)0.95


    答案:D
    解析:
    解答:根据《抗规》第14.1.4条:
    丙类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8度时不宜低于三级,故取为三级;
    按《抗规》表6.3.7-1,三级框架结构框架柱査表得纵筋总配筋率为0.75%;
    根据《抗规》第14.3.1条第3款,中柱纵筋配筋率应增加0.2%,为0.95%。故选(D)

  • 第15题: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如图,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2013年真题]



    假定,地下一层楼盖楼梯间位置框架梁承受次梁传递的集中力设计值F=295kN,如图2-6所示,附加箍筋采用HPB300钢筋,吊筋采用HRB400钢筋,其中集中荷载两侧附加箍筋各为



    (两肢箍),吊筋夹角α=60°。试问,至少应选用下列何种吊筋才能满足承受集中荷载F的要求?(  )






    答案:B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2.11条规定,箍筋承受力公式为:F≤fyvAsvsinα。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F1=270×3×2×2×50.3=163kN<295kN,需配置吊筋;设置吊筋面积

  • 第16题:

    某单层地下车库,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板柱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1m,顶板覆土厚度s=2.0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

    题图为中柱的板柱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C30(ft=1.43N/mm2),as=40mm。试问,在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情况下,该中柱柱帽周边楼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Fl(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860
    B. 2960
    C. 3060
    D. 3160

    答案:A
    解析:
    依题意得,计算各参数如下:
      截面有效高度为:h0=400-40=360mm;
      计算截面的周长为:μm=4×(1800+2×360/2)=8640mm;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的比值为:βs=1,当βs<2时,取βs=2;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为:η1=0.4+1.2/βs=1.0;
      计算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为:η2=0.5+ash0/(4μm)=0.5+40×360/(4×8640)=0.92,因此η=min(η1,η2)=min(1.0,0.92)=0.92;
      当截面高度h不大于800mm时,截面高度影响系数为:βh=1.0。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6.5.1条式(6.5.1-1)可知,Fl≤0.7βhftημmh0=0.7×1.0×1.43×0.92×8640×360=2864430N=2864.43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2860,因此答案选A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柱帽周边楼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计算η、μm、βh、h0各项参数;
      ②根据《混规》第6.5.1条式(6.5.1-1),将上述参数代入其中,计算中柱柱帽周边楼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Fl。

  • 第17题: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混规》公式(6.2.10-2):
    α1fcbx=fyAs-f'yA's=360×1540-360×1027=184680N
    14.3×1000x=184680
    x=13mm<2×25=50mm
    根据《混规》公式(6.2.14):
    M≤fyAs(h0-a's)=360×1540×(215-25)=105kN*m/m故选(B)

  • 第18题:

    某工程位于地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I类场地土,是丙类建筑。该工程为框架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楼盖,其余采用普通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为三类环境。
    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 )要求处理。

    A.8度
    B.7度
    C.6度
    D.5度

    答案:A
    解析:
    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所以应按8度处理

  • 第19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宜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

    A、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B、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C、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D、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3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3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第20题: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锅棍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首层某型钢混凝土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其截面为1100mmx1100mm,按规范配置普通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柱内十字形钢骨面积为51875mm2如图下所示。试问,该柱所能承受的考虑地震组合满足轴压比限值的轴力最大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4900 (B)34780 (C)32300 (D)29800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规》11.1.4 条表11.1.4,该柱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高规》11.4.4 条表11.4.4,该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根据附注2: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轴压比减少0.05;根据附注3: 当采用C60以上混凝土时,其轴压比减少0.05。所以,该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0.05-0.05=0.6
    (D)最为接近。

  • 第21题:

    题1~4: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8s,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2.5kN/m2(按建筑面积37.5mx37.5m计算)。试问,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作答。
    (A)2000 (B)2700 (C)2900 (D)3400


    答案:C
    解析:

  • 第22题:

    某11层办公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竖向刚度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丙类建筑,Ⅰ类场地。试问,确定该结构需采取何种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措施,应为下列何项?()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宜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2014年真题]
    A

    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B

    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C

    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D

    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3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3.3条规定,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