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确定地基的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最终变形量s(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相关问题
  • 第1题:

    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
    假设,筏板厚度为500mm。试问,进行筏板斜截面受剪切承载力计算时,作用在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VS(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100
    B 1900
    C 2500
    D 2900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地规》第8.4.5条,
    阴影部分梯形的底边I1=6500-2x440=5620mm 阴影部分梯形的顶边I2=6500-4900=1600mm
    Vs=(I1+I2)x(4900/2-440)/2x350x10-6=2540kN

  • 第2题:

    某建筑物基础承受轴向压力,其矩形基础剖面及土层的指标如图所示,基础底面尺寸为1.5mX2.5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某独立柱基尺寸为4m×4m,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13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根据表3-8所提供的数据,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独立柱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变形计算深度为基础底面下6.0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ψs=0.4,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得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最接近( )mm。

    A. 17 B. 15 C. 13 D. 11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 3.5条计算,结果如表3-9所示。

  • 第4题:


    厂房钢柱采用插入式柱脚。试问,若仅按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厂房钢柱的最小插入深度(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500
    B.2000
    C.1850
    D.150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9.2.16条规定,格构式柱的最小插入深度不得小于单肢截面高度(或外径)的2.5倍,且不得小于柱总宽度的0.5倍,所以必须满足:2.5×1000=2500mm>0.5×(3000+700)=1850mm。由此可知,A项最接近。

  • 第5题:

    假设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Esp为20MPa,复合土层顶面附加应力PZ为170kpa,复合土层底面附加应力Pzi为60kpa,桩端下土层压缩量为10.2cm,试问,该复合地基总沉降量(c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褥垫层的压缩变形可不考虑。
    (A)12
    (B)14
    (C)16
    (D)18


    答案:C
    解析:
    (C)解答: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1.2.9条及式(11.2.9-1):

    S=S1﹢S2=(5.8+10. 2)cm=16cm。故选(C)。

  • 第6题:


    假定,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底的平均附加压力值P0=160kPa,地区沉降经验系数ψs=0.58,基础沉降计算深度算至第③层顶面。试问,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当不考虑邻近基础的影响时,该基础中心点的最终沉降量计算值s(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0
    B.25
    C.30
    D.35

    答案:C
    解析:

  • 第7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5-6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ft=1.1N/mm2),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黏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基础宽度为2.5m,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100kPa。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底面中点A的沉降量,总土层数按两层考虑,分别为基底以下的黏土层及其下的淤泥质土层,层厚均为2.5m;A点至黏土层底部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为0.8,至淤泥质黏土层底部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为0.6,基岩以上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当量值为3.5MPa。试问,基础中点A的最终沉降量(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提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可取至基岩表面。

    A.75
    B.86
    C.94
    D.105

    答案:C
    解析:

  • 第8题:

    城市新区拟建一所学校,建设场地地势较低,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3.000m,根据规划地面设计标高要求,整个建设场地需大面积填土 2m。地基土层剖面如图1-22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2m,填土的重度为18kN/m3,填土区域的平面尺寸远远大于地基压缩层厚度。

    假定,不进行地基处理,不考虑填土本身的压缩量。试问,由大面积填土引起的场地中心区域最终沉降量s (rrn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取至中风化砂岩顶面。
    (A) 150
    (B) 220
    (C) 260
    (D) 350


    答案:B
    解析:
    (B)

  • 第9题:

    单选题
    厂房钢柱采用插入式柱脚。试问,若仅按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厂房钢柱的最小插入深度(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500

    B

    2000

    C

    1850

    D

    15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9.2.16条规定,格构式柱的最小插入深度不得小于单肢截面高度(或外径)的2.5倍,且不得小于柱总宽度的0.5倍,所以必须满足:2.5×1000=2500mm>0.5×(3000+700)=1850mm。由此可知,A项最接近。

  • 第10题:

    单选题
    条件同(3),不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试问,条形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0

    B

    5.0

    C

    8.0

    D

    12.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8条式(5.3.8)计算,基础宽度在1~30m之间,zn=b(2.5-0.4lnb)=2×(2.5-0.4ln2)=4.445m。基础受力层范围内无软弱下卧层。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1题:

    单选题
    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下述()说法不正确。()
    A

    对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为1~30m时,变形计算深度可根据基础宽度按简化公式zn=b(2.5-0.41nB.计算求得

    B

    对独立基础变形计算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不应小于1.5倍基础宽度且不宜小于5m

    C

    变形计算深度应满足计算深度向上取△z(按规范取值)厚的土层计算变形值小于地基计算变形量的2.5%

    D

    当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或厚层坚硬土层时,计算深度可取至该层土表面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确定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_)s(MPa)与(  )项接近。
    A

    5.3

    B

    5.5

    C

    5.7

    D

    5.9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6条规定,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_)s,应按下式计算:E(_)s=∑Ai/∑(Ai/Esi),式中,Ai为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根据题(3)得到的附加应力系数可得:A1=0.2217,A2=0.2023。
    故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当量值为:E(_)s=∑Ai/∑(Ai/Esi)=(0.2217+0.2023)/(0.2217/4.6+0.2023/7.0)=5.5MPa。

  • 第13题:

    若梁左端梁底已配置2φ25的钢筋,计算梁顶钢筋As(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672
    B、1992
    C、1170
    D、1964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某独立柱基尺寸为4mX4m,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为13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80kPa,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独立柱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变形计算深度为基础底面下6.0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φs=0.4,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得出的地基最终变形量最接近()。

    A.17mm B.15mm C.13mm D.11mm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3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4所示。

    假定该工程沉降计算不考虑基坑回弹影响,采用天然地基时,基础中心计算的地基最终变形量为150mm,其中基底下7.5m深土的地基变形量S1为100mm,其下土层的地基变形量s2为50mm。已知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为360kPa。当褥垫层和粉质黏土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相同,并且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相同时,试问,地基处理后,基础中心的地基最终变形量s(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80 (B)90 (C)100 (D)120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1-23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黏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40kPa,基础宽度为2.5m,对应于荷载效应准 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为100kPa。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底面中点A的沉降量,总土层数按两层考虑,分别为基底以下的黏土层及其下的淤泥质土层,层厚均为2.5m;A点至黏土层底部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为0.8,至淤泥质黏土层底部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为0. 6,基岩以上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当量值为3.5MPa。试问,基础中点A的最终沉降量(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提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可取至基岩表面。
    (A) 75
    (B) 86
    (C) 94
    (D) 105


    答案:C
    解析:
    (C)

  • 第17题:


    试问,屋面檩条垂直于屋面方向的最大挠度(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0
    B.50
    C.60
    D.80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某柱下扩展锥形基础,柱截面尺寸为0.4m×0.5m,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见图5-13。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



    假定黏性土层的下卧层为基岩。假定基础只受轴心荷载作用,且b1为1. 4m;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底的附加压力值po为150kP。试问,当基础无相邻荷载影响时,基础中心计算的地基最终变形量s(m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取至基岩顶面。
    (A)21 (B)28 (C)32 (D)34


    答案:A
    解析:

  • 第19题: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所学校,建设场地地势较低,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3.000m,根据规划地面设计标高要求,整个建设场地需大面积填土2m。地基土层剖面如图5-5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2m,填土的重度为18kN/m3,填土区域的平面尺寸远远大于地基压缩厚度。

    提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0。
    假定,不进行地基处理,不考虑填土本身的压缩量。试问,由大面积填土引起的场地中心区域最终沉降量s(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取至中风化砂岩顶面。

    A.150
    B.220
    C.260
    D.350

    答案:B
    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假定条件同(4)。试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简化公式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0

    B

    26

    C

    28

    D

    30.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8条式(5.3.8)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b(2.5-0.4lnb)=20×(2.5-0.4×ln20)=26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1题:

    单选题
    在多层建筑中,地基主要受力层的定义应为下列何项所述?
    A

    直接与建筑基础底面接触的土层

    B

    直接与建筑基础底面接触的土层和桩端持力层

    C

    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的宽度),独立基础底面下深度为1.5b,且厚度一般均不小于5m范围内的土层

    D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确定基底中心的最终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A

    65.4

    B

    60.3

    C

    58.2

    D

    56.1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
    由Es=5.5MPa,p0=158.25kPa>fak=155kPa,根据表5.3.5可知,内插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ψs=1.3+(5.5-4)×(1.0-1.3)/(7-4)=1.15。
    则可得最终变形量为:s=ψss′=1.15×48.8=56.12mm。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56.1,因此答案选D项。

  • 第23题:

    单选题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基础B地基受力层范围内的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时,地基压力扩散角θ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B

    100°

    C

    18°

    D

    23°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第2款规定,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压力扩散角应按表5.2.7确定,压力扩散角的大小取决于上、下土层的压缩模量比和下卧层顶面相对于基底宽度的埋深。Es1=4.5MPa,Es2=1.5MPa,Es1/Es2=3;基础底面至下卧层顶面的距离z=5-2.6=2.4m,z/b=1>0.5,查表5.2.7可得,地基压力扩散角θ=23°。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