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第7题:
抱杆应坐落在()的地基或设计规定的基础上,若为软弱地基时应采取防止抱杆下沉的措施。
第8题: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础
同一性质的地基上不宜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
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9题:
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的基础
Ⅰ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丙类单层建筑物可不处理地基
乙、丙类建筑物可不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
丁类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处理,但宜按土的不同湿陷程度采取基本防水和适当的结构措施
第10题:
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可按一般地区进行设计
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可不采取消除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的地基处理措施,但应采取严格防水措施和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
甲类建筑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以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
甲类建筑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将基础下湿陷起始压力小于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或处理至基础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第11题:
Ⅰ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
Ⅱ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
Ⅲ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检漏防水措施
Ⅳ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
第12题:
需要控制变形的边坡工程应采取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
位于较软弱土质地基上的边坡,当支护结构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卸载、对地基和支护结构主动土压力区加固
存在留空的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其支挡结构的基础应置于软弱面以下的土层
当施工期边坡垂直变形较大时,应采用设置竖向支撑的支护结构方案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关于软弱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8题:
对软弱地基宜采取适当的建筑措施,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软弱土的灵敏度较低
软弱土的强度增长较快
软弱土地基易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软弱土地基上较大建筑物荷载易导致地基局部剪切破坏或整体滑动破坏
第20题: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对砌体承重结构的房屋,墙体内宜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
对五层以上的房屋,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宽度不应小于120mm
建筑垃圾不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第21题:
地基一律不作处理
在Ⅰ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
在Ⅱ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
在Ⅲ、Ⅳ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
第22题:
对于三层和三层以上的砌体承重结构房屋,当房屋的预估最大沉降量不大于120mm时,其长高比可大于2.5
对有大面积堆载的单层工业厂房,当厂房内设有多台起重量为75t、工作级别为A6的吊车时,厂房柱基础宜采用桩基
长高比过大的四层砌体承重结构房屋可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缝宽50~80mm
对于建筑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箱基、桩基等加强基础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
第23题:
软弱地基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组成的地基
软弱地基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作用
对荷载差异较大的建筑物,宜先建轻低部分,后建重高部分
活荷载较大的构筑物,使用初期应根据沉降情况控制加载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