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①请以“元素”为例,试说明如何开展概念教学。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元素化学知识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元素化学知识比较零散,若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事倍功半,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综上所述,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开展元素化学知识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2)请以“二氧化硫”为例,简要说明如何开展元素化学知识教学。


    答案:
    解析:
    (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②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增强感性认识。
    ③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④凸显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在“二氧化硫”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提供生动的实验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进学生的理解。二氧化硫是无色的气体,其与水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借助“二氧化硫与水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这个事实,来说明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反应。为此可设计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利用化学实验提供的实验事实来说明学习二氧化硫的这一性质。

  • 第2题:

    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是高中阶段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篇,生活中对于钠的相关应用也极为广泛。
    请结合化学相关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
    (2)请以钠与水的反应为例,说明如何采用观察、实验和思考等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学习钠和水这一化学反应。


    答案:
    解析:
    (1)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如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增强感性认识;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凸显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钠与水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响),尝试运用钠的已有知识解释反应现象,并对该反应的产物做出推测,即提出假说(依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物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气或氧气);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实
    验方案: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收集的气体能被点燃);最后验证假说,从而获得正确的实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不但能使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更高,还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境、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 第3题:

    简述什么是教学重难点,以“欧姆定律”为例,说明这一节的教学重难点。


    答案:
    解析: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以欧姆定律为例,其教学重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
    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探究。
    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教学难点:
    ①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②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估。

  • 第4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试举一例。


    正确答案: 在化学教学中,关于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更是化学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等具有独到的作用。
    2.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灵活设计问题情境,能获取各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联系师生感情,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应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初中化学作为启蒙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巩固化学知识,并形成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抓住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意志产生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以揭开科学知识的奥秘。
    4.灵活穿插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好奇心强,上课的注意力不持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道出一两则故事来,占时不多,效果可不差。
    5.恰当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可帮助攻克许多教学中的难关。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能把那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到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诉之学生的感觉器官,在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可以通过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的讲述,说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引入新课。当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人工降雨的奥秘以及大自然那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柱、石笋等形成的化学原理。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 第5题:

    请结合实例说明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正确答案: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包括6各方面:
    (1)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使学生明确引入某个物理概念的事实依据,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使学生明确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3)使学生明确并理解研究得出的结论
    (4)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
    (5)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6)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第6题:

    请简要说明软件过程的概念和基本元素。


    正确答案:软件过程是软件工程人员为了获得软件产品在软件工具支持下实施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它应该明确定义以下元素:过程中所执行的活动及其顺序关系;每一个活动的内容和步骤;团队人员的工作和职责。

  • 第7题:

    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正确答案: (1)河流常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人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或排污口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的地点,河流的入海口,湖泊、水库出入河口处,国际河流出入国界交界入口出口处等);消减断面:距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采样点:每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时,要设三个采样点.水面下0.3~0.5m处一点,河底以上约0.5m一点,1/2水深处一点。水深超过50m时,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

  • 第8题:

    以铆接点为例,说明如何配制钢梁石膏腻子?


    正确答案: 配制钢梁石膏腻子的原料为石膏粉、防锈漆(重量比为1:1)。先取石膏粉在金属容器内加热150~500℃,保持20~30min,不断搅拌凉后过120目筛,再取防锈漆F53-1红丹酚醛防锈漆,粘度60~80s,用前充分搅拌使部分溶液挥发。腻子配制时应充分搅匀,用木锤捶透,然后捏成圆形团子,装在密封桶内备用,最好当天拌合当天用完,如发现腻子表面变硬或结皮,不允许加溶剂稀释后再用,而应将表面变硬部分去掉。

  • 第9题:

    问答题
    以学生学习“电流”概念为例,简述前概念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化学概念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架,但是抽象的化学概念学习往往使学生挫伤学习积极性。 (1)请以物质的量为例说明如何开展概念教学。 (2)分析化学概念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功能。

    正确答案: (1)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建立概念间联系;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概念;抽象概念形象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考生注意结合"物质的量"来描述)
    (2)化学概念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需要基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提供的感性认识,经过学生的理性思维加工,挖掘和提取其中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智力水平也得到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以初中物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为例,简述教学中如何开展讨论合作学习。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试举一例。

    正确答案: 在化学教学中,关于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更是化学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等具有独到的作用。
    2.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灵活设计问题情境,能获取各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联系师生感情,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应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初中化学作为启蒙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巩固化学知识,并形成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抓住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意志产生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以揭开科学知识的奥秘。
    4.灵活穿插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好奇心强,上课的注意力不持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道出一两则故事来,占时不多,效果可不差。
    5.恰当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可帮助攻克许多教学中的难关。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能把那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到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诉之学生的感觉器官,在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可以通过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的讲述,说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引入新课。当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人工降雨的奥秘以及大自然那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柱、石笋等形成的化学原理。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内容之一。
    (1)请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说明如何开展基本理论教学。
    (2)试分析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意义。


    答案:
    解析:
    (1)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基本理论的教学:
    ①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化学理论。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举出钠与水的反应、镁与水的反应、铝与水的反应说明反应速率存在快慢。
    ②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各个概念与新学概念间的联系。化学反应速率学习中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时间、溶液体积、反应系数等与反应速率的联系。
    ③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观念。例如,认为一个反应中每种物质的反应速率都一样,认为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为瞬时速率,直接根据某时间的物质的浓度计算反应速率等。
    ④抽象概念具体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可形象理解为物理中的速率,原子或离子间重组的快慢等。
    ⑤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反应速率学习中,列出反应方程式,利用三段法(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清楚明了地计算,详细地分析改变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①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
    ②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以及运用。
    ③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抽象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

  • 第14题:

    以学生学习“电流”概念为例。简述前概念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答案:
    解析:
    前概念:学生在学习某科学概念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物理前概念对物理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有利影响:正确的物理前概念是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它的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物理概念学习的资源.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如学生在学习电流概念之前,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对用电器的了解,对于电的知识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没有系统和理性的研究过,这些就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
    不利影响:对物理现象、过程、概念的片面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前概念,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如在学习电流时,受到电流概念中“流”的影响,学生认为越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电流会越大;电流通过电路元件时.后面的电路元件得到的电流是前面用完剩下的;当电流经过所有电路元件后,剩下的部分回到电源负极……类似这种错误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对物理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变成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 第15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试分析方程与算术式的区别。
    (2)如果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概念部分的教学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1)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与方程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学生能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培养运用代换思想和分析能力进行解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运用分析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新授部分教学环节:
    ①看图写方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同学说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都有哪些?能根据这幅图片列出方程吗?通过同学回答与老师补充给出答案:知道杯子重l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列出方程来是:100+X=250。
    ②分组讨论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讨论以后请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可能有以下的观点:
    A.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B.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C.100+X=250=100+150,所以X=150。
    D.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l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教师给予鼓励并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教师: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求未知数X的过程叫解方程。
    ③自读探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同学们自学课本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请同学回答,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并补充完整: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是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理由:在列方程和学生分组讨论的逐步深入地学习过程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探究的方法进行概念的学习与辨析,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判断的能力。)

  • 第16题:

    请以丙烷为例说明低温液化的冷冻贮存法?


    正确答案:用压缩机将丙烷气体进行压缩后,用冷水或冷空气冷却,在温度下降的同时,压力也下降。在进入贮罐之前,用节流阀降压使气体膨胀,此时可将压力降低到大气压程度,此为绝热膨胀。由于焦耳—汤姆逊效应,气体的温度即下降。由于该气体温度的降低,罐内的温度也降低。在罐内分离出来的气体,引出重新经过压缩、冷却、节流循环操作之后,贮罐即逐渐降低温度,最后下降到规定的-45℃左右。丙烷的50%仍为气体,其余50%则由气体冷却为液体,液体留在罐内,贮存即算完成。

  • 第17题:

    请以固体在水中的溶解为例,说明什么叫溶解过程。


    正确答案:在一定温度下,将固体物质放入水中,溶质表面的分子或离子由于本身的运动和受到分子的吸引,克服固体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分散到水中的过程称为溶解过程。

  • 第18题:

    以教学“平行四边形”或自己所教学学科的在关概念教学为例,分别阐释自己如何以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方式进行教学,并评价教学效果。 


    正确答案: 概念形成一般指人类历史上概念形成的过程或科学家发明,创造概念的过程,或个体在自然条件下自发学习的过程。
    概念同化是获得概念的另一种方式,它与概念形成的方式不同,是在教学条件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学生的学习包括下列过程:
    (1)新概念平行四边形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四边形联系,使新概念纳入原有概念之中;
    (2)新概念与原有的有关概念,如矩形、梯形进行辨别和比较,区分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新概念平行四边形与正四边形,矩形,梯形等有关概念融合,组成一个整体结构。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相互作用,其结果产生新旧概念同化,使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获得新的意义。

  • 第19题:

    以桃为例说明其结果枝是如何划分的?并说明其特点。


    正确答案: 结果枝根据枝条的长度可分为:徒长性果枝长60Cm以上,中上部多复花芽,但坐果率较低。有时利用其结果,常用以培养结果枝组。长果枝长30~60Cm,枝条发育充实,一般不发生副梢,中部复芽较多,结果能力很强。顶部及基都有叶芽,因此,短截后可以产生更新枝。一般多发生在主、侧枝的中、上部。它是南方品种群和蟠桃等的主要结果枝。中果枝长15~30Cm,枝条上单芽、复芽混生。
    开花结果能力比较稳定可靠。是南方品种群的主要结果枝类。短果枝长5~15Cm,枝条上除项芽是叶芽外,大部分是单花芽。它是北方品种中大部分品种的主要结果枝类。花束状果枝一般不足5Cm长,枝条细弱,节间短,除枝条顶端是叶芽外,其余各节多是单花芽。在树势弱的情况下,这种枝条容易枯死,是肥城桃的良好结果技类。

  • 第20题:

    请以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为例,说明基因是如何进行表达与调控的?


    正确答案: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是大肠杆菌DNA上的一个特殊区段,它由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共同组成。其中调节基因翻译成阻遏蛋白、启动基因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操纵基因是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结构基因可以分别编码三种乳糖酶。
    当大肠杆菌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这是由于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阻碍了RNA聚合酶与操纵基因的结合,从而导致结构基因不能转录,不能编码相应的乳糖酶。
    当大肠杆菌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乳糖操纵子处于诱导状态。此时,由于乳糖和阻遏蛋白结合形成了乳糖阻遏蛋白复合物,使阻遏蛋白的空间构想发生改变,不能再和操纵基因结合,这样就使RNA聚合酶可以顺利地结合到操纵基因上面,从而导致结构基因可以编码三种相应的乳糖酶。

  • 第21题:

    问答题
    以教学“平行四边形”或自己所教学学科的在关概念教学为例,分别阐释自己如何以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方式进行教学,并评价教学效果。

    正确答案: 概念形成一般指人类历史上概念形成的过程或科学家发明,创造概念的过程,或个体在自然条件下自发学习的过程。
    概念同化是获得概念的另一种方式,它与概念形成的方式不同,是在教学条件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学生的学习包括下列过程:
    (1)新概念平行四边形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四边形联系,使新概念纳入原有概念之中;
    (2)新概念与原有的有关概念,如矩形、梯形进行辨别和比较,区分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新概念平行四边形与正四边形,矩形,梯形等有关概念融合,组成一个整体结构。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相互作用,其结果产生新旧概念同化,使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获得新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以母体基因dorsal为例,说明母体基因如何参与昆虫胚胎背腹轴的发育。

    正确答案: 与果蝇胚轴形成有关的4组母体效应基因中,背–腹系统最为复杂,涉及约20个基因。其中dorsal(dl)等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胚胎背部化,即产生具有背部结构而没有腹部结构的胚胎。dlmRNA和DL蛋白在卵子中是均匀分布。当胚胎发育到第9次细胞核分裂之后,细胞核迁移到达合胞体胚盘的外周皮质层,在腹侧的DL蛋白开始往核内聚集,但背侧的DL蛋白仍位于胞质中。从而,使DL蛋白在细胞核内的分布沿背腹轴形成一种浓度梯度。DL蛋白的浓度梯度通过对下游靶基因的调控,控制沿背-腹轴产生区域特异性的位置信息。这种浓度梯度在腹侧组织中可活化合子基因twist(twi)和snail(sna)的表达,同时抑制dpp和zen基因的表达,进而指导腹部结构的发育。dpp和zen基因在胚胎背侧表达,指导背部结构的发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以蚁蛉为例说明如何饲养蚁狮。

    正确答案: (1)幼虫的饲养
    饲养密度:由于幼虫具有互相残杀的习性,饲养密度不宜过大。2龄幼虫每头约占沙表面积30cm2,3龄幼虫为40cm2,因各虫种而异。
    饲养用具:有培养盘和饲养杯。用培养盘内铺厚约2cm的40目干沙。用饲养杯可为直径约7cm、深约8cm的小瓷杯或塑料杯,内盛干沙,每杯只养1头蚁狮。
    饲喂:蚁狮在1龄时宜饲喂小型蚂蚁或白蚁,2龄以后可饲以多种仓库害虫,如米蛾成虫、绿豆象成虫等。在饲喂前可将饲料置于10℃以下冷冻一段时间,以抑制饲料昆虫的活动能力,便于蚁狮捕食。饲食后次日将蚁狮抛弃的猎物遗骸取出,以防干扰蚁狮取食。
    光照与温度:幼虫饲养时应注意饲养室有足够的光照,或者人为控制光照在14~16h,室温在25~30℃左右。
    (2)成虫的饲养
    羽化:在化蛹杯内插1条小树枝,以便初羽化成虫依附和展翅。杯口用纱网封住,或将杯放入纱笼内等待成虫羽化。
    饲喂:成虫羽化后需要补充营养,一般需饲养一周以上。羽化饲养笼大约40cm×40cm×60cm,每笼约放养10头成虫。
    产卵:将补充营养后的成虫放入特大交尾产卵笼中,笼内放置产卵沙盘,并且防雨水,放置一些植物,以便成虫攀附。
    采收加工:全年可捕捉,多在夏、秋季蚁蛉栖息处铲沙筛取,捕捉后用文火微炒至虫体膨胀为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