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 )。A.自我中心阶段 B.相对功利阶段 C.权威阶段 D.可逆性阶段 E.公正阶段

题目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 )。

A.自我中心阶段
B.相对功利阶段
C.权威阶段
D.可逆性阶段
E.公正阶段

相似考题
更多“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 )。”相关问题
  • 第1题:

    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继承并拓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提出了__________级水平__________个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三;六

  • 第2题:

    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是( )。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科尔伯格

    D.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C
    C[提示]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并且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人的一生,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以及试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第3题: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为( )等几个阶段。

    A、前道德阶段

    B、后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E、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ABCE

  • 第4题:

    皮亚杰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


    答案:错
    解析: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 第5题:

    试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3)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4)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这种整体结构,皮亚杰认为,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就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运用感觉和动作探索获取对环境的基本理解。出生时仅有对环境的先天条件反射,末了则出现复杂感知动作协调能力。获得对“自我”和“他人”的初步理解,建立客体永久性,并开始把图式内化为心理图式。特点: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利用符号系统理解环境,按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反映。思维靠直觉,且是自我中心的,认为别人理解事物和自己一样。通过活动增强想象力,逐渐认识到别人对事物的反应不总是与自己相同。特点:象征思维,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l2岁)。能借助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观察做出一定程度的推理。获得并运用一些逻辑思维,可进行认知运算。不再被事物表面所蒙蔽。通过认知运算理解客体的基本属性和联系,学会通过观察揣测别人。特点:守恒性、可逆性、具体性依赖。(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不借助具体事物就能进行符号的推理假设。思维系统重组,抽象和逻辑思维成为主要形式,开始具有一定元认知能力。得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喜欢假设和判断,比较理想主义。能够正确独立解决问题。特点:逻辑抽象能力。

  • 第6题:

    “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属于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阶段。

    A.前道德
    B.他律道德
    C.自律或合作道德
    D.公正道德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处于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处于这一阶段中的儿童一般都会形成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
    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 第7题:

    论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与道德教育论。


    正确答案: (1)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息息相关,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判断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水平,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2)0-2岁,为感知动作阶段,道德发展处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3)2-6岁,为自我中心阶段,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是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
    (4)6-8岁,为权威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生活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在这个阶段,成人的约束和滥用权威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害的。
    (5)8-10岁,“可逆”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不再是以服从权威为特征,而是以相互尊重为特征。
    (6)11-12岁以后,公正阶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非的简单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同情他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
    (7)皮亚杰认为,应根据不同的道德发展采取相应的德育策略。他更鼓励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使儿童在道德上主动发展。但是,由于其道德发展理论未能涉及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足。

  • 第8题: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

    • A、自我中心阶段
    • B、相对功利阶段
    • C、权威阶段
    • D、可逆性阶段
    • E、公正阶段

    正确答案:A,C,D,E

  • 第9题:

    道德发展阶段论最早是由()提出的。

    • A、华生
    • B、巴甫洛夫
    • C、皮亚杰
    • D、斯金纳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表现出单方面地尊重权威特征的儿童处于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

    • A、前道德阶段
    • B、道德他律阶段
    • C、道德自律阶段
    • D、公正阶段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道德发展阶段论最早是由()提出的。
    A

    华生

    B

    巴甫洛夫

    C

    皮亚杰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
    A

    自我中心阶段

    B

    相对功利阶段

    C

    权威阶段

    D

    可逆性阶段

    E

    公正阶段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道德发展阶段论最早是由( )提出的。

    A.华生

    B.巴甫洛夫

    C.皮亚杰

    D.斯金纳


    正确答案:C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 第14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将认知结构称为图式,图式是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皮亚杰提出人类发展的实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他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儿童思维开始萌芽,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和思维的片面性三个方面。
    (3)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获得了守恒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一成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

  • 第15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 第16题: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从(  )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这之前儿童没有道德

    A.1岁
    B.2岁
    C.3岁
    D.5岁

    答案:D
    解析:
    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是“无律期”,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还谈不上道德发展。

  • 第17题:

    下面的各种道德发展阶段中,不是皮亚杰提出来的是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阶段
    C.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D.道德实在论阶段

    答案:C
    解析:
    皮亚杰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道德发展阶段包括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2)他律阶段(又称道德实在论阶段);(3)自律阶段(又称道德相对论阶段)。

  • 第18题:

    下列研究或实验属于横向研究道德性问题的是()

    • A、皮亚杰的“童道德判断研究”
    • B、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 D、李伯黍等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属于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阶段。

    • A、前道德
    • B、他律道德
    • C、自律或合作道德
    • D、公正道德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8岁),此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在该阶段,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4)公正阶段(10~12岁),此时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 第21题: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大致包括()。

    • A、前道德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自律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 E、无道德规则阶段

    正确答案:B,C,D

  • 第22题:

    单选题
    “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属于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阶段。
    A

    前道德

    B

    他律道德

    C

    自律或合作道德

    D

    公正道德


    正确答案: D
    解析: 处于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处于这一阶段中的儿童一般都会形成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 第23题:

    问答题
    论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与道德教育论。

    正确答案: (1)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息息相关,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判断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水平,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2)0-2岁,为感知动作阶段,道德发展处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3)2-6岁,为自我中心阶段,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是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
    (4)6-8岁,为权威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生活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在这个阶段,成人的约束和滥用权威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害的。
    (5)8-10岁,“可逆”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不再是以服从权威为特征,而是以相互尊重为特征。
    (6)11-12岁以后,公正阶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非的简单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同情他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
    (7)皮亚杰认为,应根据不同的道德发展采取相应的德育策略。他更鼓励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使儿童在道德上主动发展。但是,由于其道德发展理论未能涉及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1、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支约,表现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须从的愿望。2、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已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为到规则不是绝对不变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已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对个体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