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q-关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结合必修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这一节的内容,完成下列设计。 (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给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题目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q-关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结合必修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这一节的内容,完成下列设计。
(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给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运用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勇于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着重培养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尽管侧重于用“数”研究“形”,但同时也用“形”去研究“数”,培养观察、联想、猜测、归纳等数学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勇于创新。
(2)教学重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
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为突出重点,本节教学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O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区域的确定方法。请同学们回
忆一下。
(生回答)
推进新课
[合作探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运用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勇于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着重培养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尽管侧重于用“数”研究“形”,但同时也用“形”去研究“数”,培养观察、联想、猜测、归纳等数学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勇于创新。
(2)教学重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
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为突出重点,本节教学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O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区域的确定方法。请同学们回
忆一下。
(生回答)
推进新课
[合作探究]

[知识拓展]

[合作研究]
更多“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q-关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


    答案:
    解析:
    (1)体能的评价:学生体能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应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各校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自行安排,具体的考核项目学生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专项运动技能掌握与运用情况的评价应根据各校和学生选择的具体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运动技能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等。(3)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学生情意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现等;学生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5)健康行为的评价:学生健康行为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和酗酒、饮食习惯等)、遵守作息制度的情况、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等。

  • 第2题:

    关于“血糖平衡的调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是:描述血糖调节。某教材关于该内容的具体呈现如下:



    (1)设计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2)设计“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2)教学过程:
    ①设置悬疑,导入新课
    首先带领学生回顾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之后设问过渡:当机体处于长期饥饿或肝功能不强时,血糖浓度会降低。血糖含量过低时,体内细胞缺少能量供应,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血糖浓度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因而,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能量的供应,维持人体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人体内血糖是怎样保持平衡的呢?有哪些激素在起作用呢?是怎样起作用呢?
    (教师ppt展示胰岛A细胞核B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引导学生分析以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并引入活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②合作探究,模型建构
    教师介绍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方法、要求、表演者的职责和注意事项,然后让6名同学一组进行模拟活动。每小组成员自行分配角色人物,其中3人进行角色扮演,1人监督,另2人负责画出血糖调节示意图。
    请3名学生上台做示范性表演。提示: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血糖调节机制的示意图,另一位同学用语言描述血糖调节过程。
    教师组织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小组绘制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小组之间相互点评,最后教师总结讲评。
    (PPT展示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见上图)。教师辅助讲解,引出反馈调节的概念以及意义。)
    ③总结提升,延伸课外
    引导学生分析各自所建模型的优点、缺点,

  • 第3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 )、数学建模、数学文化”作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活动,渗透或安排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正是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呼应,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A.数学探究
    B.数学应用
    C.数学思想
    D.数学概念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四个选修系列,其中选修系列2是为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下列内容不属于选修系列2的是( )。

    A、导数及其应用
    B、圆锥曲线与方程
    C、统计案例
    D、框图

    答案:D
    解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和选修2-3(计数NN、统计案例、概率)。框图属于系列1选修l-2,故选D。

  • 第5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标准(实验)》设置了四个选修系列,其中选修系列2是希望在理工、经济类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下列内容不属于选修系列2的是( )

    A.矩阵变换
    B.推理能力
    C. 导数及应用
    D.常用逻辑用语

    答案:C
    解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标准(实验)》中选修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 第6题:

    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和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答案:
    解析:
    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 的数学准备。
    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素 养奠定基础。其中,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 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

  • 第7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 )、数学建模、数学文化”作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活动,渗透或安排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正是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呼应,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A、数学探究
    B、数学应用
    C、数学思想
    D、数学概念

    答案:A
    解析:

  • 第8题:

    论述我国现行《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结构。



  • 第9题:

    下列哪种学习方式不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倡的?()

    • A、合作学习
    • B、探究学习
    • C、机械学习
    • D、自主学习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线性规划问题中同决策变量构成互不矛盾的()用不等式表达。


    正确答案:条件约束

  • 第11题:

    填空题
    线性规划问题中同决策变量构成互不矛盾的()用不等式表达。

    正确答案: 条件约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哪种学习方式不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倡的?()
    A

    合作学习

    B

    探究学习

    C

    机械学习

    D

    自主学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倡高中数学实行多种学习方式,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不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故选C。

  • 第13题:

    简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


    答案:
    解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选择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一般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以及健康行为的评价。
    (2)体育教师评价
    体育教师评价包括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两个方面。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发展性的评价,激励体育教师不断改进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工作。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应特别关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学习中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并以此作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

  • 第14题:

    简述你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这一目标的理解。


    答案:
    解析:
    “探索”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行为动词,“掌握”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行为动词。“探索和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这一目标的设置,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该公式的内容,还需要掌握该公式的推导过程,联系知识问的内在关系,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中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过程中需要数轴、直角坐标系、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又是几何中最简单的一种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异面直线公垂线段的长度等计算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两点间的距离。学生经历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体会并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很有帮助。
    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探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经历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两点问的距离公式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重要桥梁和工具。利用距离公式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意义,也有助于最终解决几何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数形结合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很有益处。

  • 第15题:

    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课程内容的确定的原则和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必修课课程内容的确定的原则和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有具体论述。

    严格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必修课程的内容的进行解答,熟悉掌握该类问题。

  • 第16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描述“知识与技能”领域目标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请以“等差数列”概念为例,说明“理解”的基本含义。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高中数学课程知识。

    行为动词中的“理解”就是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以“等差数列”为例,教学目标中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首项、公差、通项公式等相关性质。这些都属于“理解”的目标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把握等差数列的概念,通过内在逻辑联系,以此为前提进行推导,得到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通项公式等相关性质。

  • 第17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四个选修系列,其中选修系列l是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学生而设置的,下列内容不属于选修系列1的是( )。

    A、矩阵变换
    B、推理证明
    C、导数及应用
    D、常用逻辑用语

    答案:A
    解析:
    选修l-l的内容是: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的内容是: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矩阵变换属于选修系列4的内容。所以选A。

  • 第18题:

    “数列”是高中数学必修5的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1)请设计一道能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求解;(20分)
    (要求:给出问题情境;抽象出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写出解答过程、讨论和反思。)
    (2)根据上面的问题情境设计一道开放题或探索题。(10分)


    答案:
    解析:
    (1)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l+2+22+23+……+263。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了起来,他们想到用计算器依次算出各项的值,然后再求和。这时对他们的这种思路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颀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马上相减呢 在这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虞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目囊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②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在肯定他们的思路后,接着问:1+2+22+23+……+263是什么数列 有何特征 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探讨1:设S64=1+2+22+23+……+263记(1)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 (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探讨2: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1)式两边同乘以2则有2S64=2+22+23+.....263+264,记为(2)式。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面抓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64=264-1.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
    反思: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不禁惊呼:真是太简单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③故事结束,首尾呼应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中的问题,我们可以计算出国王奖赏的小麦约为1.84×1019粒,大约7000亿吨,用这么多小麦能从地球到太阳铺设一条宽l0米、厚8米的大道,大约是全世界一年粮食产量的459倍,显然国王兑现不了他的承诺。
    (设计意图:把引入课题时的悬念给予释疑,有助于学生克服疲倦、继续积极思维。)④教学反思对公式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与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成立条件,充分体现公式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
    (2)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q,如何求前项和Sn 这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喊一名学生上黑板,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

    再次追问: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尽管时间有时比较少,甚至仅仅几句话,然而却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 第19题:

    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答案:
    解析:
    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其中,系列l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l、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

  • 第20题:

    下列关于线性规划叙述正确的是()。

    • A、线性规划问题,若有最优解,则必是一个基变量组的可行基解
    • B、线性规划问题一定有可行基解
    • C、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只能在最低点上达到
    • D、单纯型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每换基迭代一次必使目标函数值下降一次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在二元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问题有可行解,则一定有最优解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如果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那么该解必须满足()

    • A、所有约束条件
    • B、变量取值非负
    • C、所有等式要求
    • D、所有不等式要求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线性规划叙述正确的是()。
    A

    线性规划问题,若有最优解,则必是一个基变量组的可行基解

    B

    线性规划问题一定有可行基解

    C

    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只能在最低点上达到

    D

    单纯型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每换基迭代一次必使目标函数值下降一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