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构成、依据和标准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
第3题:
在实际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第4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运用“理解”?
第5题: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第6题:
在弯道上起跑,教师应站在什么位置上?如何克服弯道跑中的离心力?
第7题:
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第8题: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如何理教学美展现技能?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美的展现技能?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掌握教学美展现技能的重要性?
教师展现教学美的技能包括课程审美化技能、语言审美化技能以及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
(1)课程审美化技能包括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两方面的审美化设计能力。前者是教师理解、发现课程内容的审美因素,在课程内容构思、传达中追求特定审美效应的能力;后者是教师依据一定的审美方式来策划、调整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形式及教师自身形象的能力。
(2)语言审美化能力一方面包括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规范化能力,即做到教学语言科学、准确、简练易懂,能给学生明快感。另一方面包括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处理能力,即善于融情入理、使教学语言的运用富于形象的生动性和情绪的感染力,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愉快和主动的兴趣,在形象记忆和情感交流中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
(3)艺术表现技能是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审美素养,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落实美育的基本手段。艺术批评技能既能使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整体审美素养,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美的事物、艺术品进行合乎规律的鉴赏、判断,引导学生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由感性层次上升到感性与理性合理统一的层次。
培养教师展现教学美技能的途径是:
(1)培养教师的课程审美化设计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从中提炼出潜在的审美因素,而且要求教师能够从外部因素(如时间、环境、手段及自身仪表形象等)着手进行审美构思、形象表现。它一方面要求摒弃单一知识训练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以便明确教师的课程审美化技能的培养方向;另一方面要求深入教学实践,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一套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自觉意识的课程审美化形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由此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审美化设计能力。
(2)培养教师的语言审美化技能。首先有赖于教师自身思想情操、艺术素养、理论学识等的水平;其次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因而它就离不开对生动活泼、机智幽默的语言的提炼和创造。经常阅读小说、诗歌,欣赏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留意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和生活中每一事物的呈现形式,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其自身语言审美化技能不断得到培养、提高的具体方式。
(3)培养教师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首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并善于捕捉每一变动中的审美信息,利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和工具来加以提炼、塑造,使之成为一定形象的存在。其次,应当注意激发教师自身的审美兴趣,在一定兴趣基础上促进教师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的提高,使之得以体现教师个人的鲜明风格。再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素养和艺术修养,积累大量的审美和艺术实践经验,通过比较、鉴别和相互融通,逐步上升为理性的审美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师艺术批评能力。
略
第14题: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做到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交流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
第15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开发?
第16题:
联系实际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教学能力?
第17题:
新课程下如何看待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
第18题:
心智技能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第19题:
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