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学堂乐歌的时期。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在五四运动前后,我国音乐家自主创作的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以洋曲填国歌”为主的创作现象。

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更多“我国音乐家自主创作的作品开始大量进人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以洋曲填国歌”为主的创作现象,这一历史时期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马赛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马赛曲》是法国国歌
    • B、《马赛曲》原名《莱茵军战歌》
    • C、由士兵上尉、业余音乐家威尔第·朱赛佩创作
    • D、因由马赛人唱响而得名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


    正确答案: 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等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文,白语言形式兼采的歌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实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要的学校的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具有启蒙的意义。

  • 第3题:

    试述学堂乐歌及其音乐创作手法的特点。


    正确答案: 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继承了我国古代词调音乐“倚声填词”的传统,采用现代曲调填写歌词。
    其曲调来源主要有:
    (1)日本、欧美等歌调:如《体操一兵操》素材来源于日本儿童歌曲《手戏》,《何日醒》根据日本歌曲《樱井诀别》填词,《送别》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填词等。
    (2)基督教赞美诗曲调:如李叔同的《无衣》《爱》等。
    (3)中国传统乐曲和民歌曲调:如《祖同歌》曲调源于《老六板》,《放学》采用《茉莉花》曲调等。此外,学堂乐歌中也有少量自创曲调的作品,如《黄河》《春游》等。

  • 第4题: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选曲填词、按词选曲。

  • 第5题:

    下面的音乐作品中由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是()。

    • A、曼陀铃协奏曲
    • B、马太受难曲
    • C、第五交响曲(命运)
    • D、鳟鱼五重奏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萧友梅是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重要音乐家,以下属于他创作的作品是()

    • A、《五四纪念爱国歌》
    • B、《送别》
    • C、《霓裳羽衣舞》
    • D、《卖布谣》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为()、萧友梅,他们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将乐歌时期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


    正确答案:李叔同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马赛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马赛曲》是法国国歌

    B

    《马赛曲》原名《莱茵军战歌》

    C

    由士兵上尉、业余音乐家威尔第·朱赛佩创作

    D

    因由马赛人唱响而得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

    正确答案: 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等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文,白语言形式兼采的歌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实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要的学校的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具有启蒙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钢琴曲《()》,是我国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正确答案: 牧童短笛
    解析: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该曲是我国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该曲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 第11题:

    单选题
    萧友梅是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重要音乐家,以下属于他创作的作品是()
    A

    《五四纪念爱国歌》

    B

    《送别》

    C

    《霓裳羽衣舞》

    D

    《卖布谣》


    正确答案: B
    解析: 首先,从题干中可以得出本题的题眼为萧友梅创作的作品。其次,分析萧友梅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其创作的作品有《柏树林回旋曲》《秋思》《新霓裳羽衣舞》。而A选项为正确选项;B选项《送别》为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李叔同的填词作品;C选项《霓裳羽衣舞》为唐大曲的代表作品,由李隆基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D选项《卖布谣》为有“中国的舒伯特”之称的赵元任所作的反帝反封建作品。由此看出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 第12题:

    填空题
    因俄国进军华沙而创作《革命练习曲》的波兰音乐家是()

    正确答案: 萧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乐曲“茉莉花”是属于()。

    • A、学堂乐歌
    • B、民歌
    • C、外国歌
    • D、流行曲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位突破学堂乐歌时期“选曲填词”的创作方式的作曲家是()。

    • A、萧友梅
    • B、黄自
    • C、赵元任
    • D、黎锦晖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萧友梅被称为“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涵盖的体裁广泛,包括群众歌曲、独唱歌曲、合唱歌曲等,下列属于他创作的大提琴曲的是()

    • A、《五四纪念爱国歌》
    • B、《问》
    • C、《毛毛雨》
    • D、《秋思》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产生于什么时期?


    正确答案:清末民初

  • 第17题:

    “学堂乐歌”创作的主要代表作家有()、()。


    正确答案:沈心工;李叔同

  • 第18题: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三部大型声乐作品指()、()和()。


    正确答案:《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

  • 第19题:

    论述学堂乐歌时期音乐家曾志忞的音乐活动以及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1)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尤其是“亚雅音乐会”及“上海贫儿院音乐部”等,在当时均属首创性质。
    (2)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如1903年他编写的《练兵》《游春》《扬子江》等乐歌,同年编印《教育唱歌集》(其中由他编写的歌曲有16首)。
    (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这是他对我国新音乐事业所做的最突出的贡献。1903年,在《江苏》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他所编写的《乐理大意》、《歌唱及教授法》。1904年,编印出版了他所编译的《乐典教科书》,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叫完备、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1905年,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有关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着重阐述了他对我国普及音乐教育的基本主张,得到梁启超等人的高度赞赏。

  • 第20题:

    填空题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为()、萧友梅,他们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将乐歌时期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

    正确答案: 李叔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学堂乐歌时期音乐家曾志忞的音乐活动以及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1)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尤其是“亚雅音乐会”及“上海贫儿院音乐部”等,在当时均属首创性质。
    (2)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如1903年他编写的《练兵》《游春》《扬子江》等乐歌,同年编印《教育唱歌集》(其中由他编写的歌曲有16首)。
    (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这是他对我国新音乐事业所做的最突出的贡献。1903年,在《江苏》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他所编写的《乐理大意》、《歌唱及教授法》。1904年,编印出版了他所编译的《乐典教科书》,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叫完备、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1905年,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有关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着重阐述了他对我国普及音乐教育的基本主张,得到梁启超等人的高度赞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产生于什么时期?

    正确答案: 清末民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学堂乐歌及其音乐创作手法的特点。

    正确答案: 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继承了我国古代词调音乐“倚声填词”的传统,采用现代曲调填写歌词。
    其曲调来源主要有:
    (1)日本、欧美等歌调:如《体操一兵操》素材来源于日本儿童歌曲《手戏》,《何日醒》根据日本歌曲《樱井诀别》填词,《送别》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填词等。
    (2)基督教赞美诗曲调:如李叔同的《无衣》《爱》等。
    (3)中国传统乐曲和民歌曲调:如《祖同歌》曲调源于《老六板》,《放学》采用《茉莉花》曲调等。此外,学堂乐歌中也有少量自创曲调的作品,如《黄河》《春游》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