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教师将教学内容编辑在课件中,放映给学生学习,属于哪种教与学的活动()。
第6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与学生相互匹配是指()。
第7题:
在音乐课上.某老师采用美术的方式来讲授德彪西的作品,使学生处于美术色彩的情境中。这位教师的做法属于()。
第8题:
在教案中,教师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进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以及情趣的培养,关于理论依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9题:
以下是某位教师有关《雨巷》一课的教学内容,阅读并回答问题。第一步:让学生在《雨巷》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第二步: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和画融为一体;第三步:教师范读;第四步:分角色朗读;第五步:汇报朗读内容和对教学内容、语言的理解:第六步:配乐再次朗读。以下对这段教学内容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第10题:
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角色朗读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设了个性化朗读的机会
整堂课教学合理运用教学媒体,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媒体的高效利用
第11题:
语言创设情境
美术创设情境
光线创设情境
音源创设情境
第12题:
教师忽略了多媒体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的内容服务的这一特点,其设计不当
过多欣赏图片,以多媒体展示代替学生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想象,使其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在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名家美术作品图片,此做法的意图是()。
第17题:
在教案中,教师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进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以及情趣的培养,其理论依据是()
第18题: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往往会运用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发出一些声音,创造出教学过程所需要的自然情境。这种做法属于哪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第19题:
在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时,一位音乐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请问这位老师运用的是哪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第20题:
在欣赏《牧歌》这首歌曲时,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那迷离的音乐和撩人的语丝交织在一起,牵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听到天地合一的苍穹里,发出天籁般的声音;仿佛看到微风吹过的草原,串串珍珠洒落在绿缎上的美景。这位教师的做法属于()。
第21题:
教师讲解,学生接受
教师置境,学生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第22题:
该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过于主观,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创设了山水美景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开篇就用单纯的美景和轻柔的乐曲奠定了课堂恬静的氛围,有剥夺学生阅读课文的初体验之嫌
设计是由“景”到“人”再到“情”,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23题:
音源创设情境
美术创设情境
语言创设情境
光线创设情境
第24题:
光线创设情境
美术创设情境
语言创设情境
音源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