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这表明于老师()
第5题:
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班主任王老师规定:今后根据每次考试成绩给全班学生安排座位,成绩前5名的学生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座位,6至10名的学生其次挑选依次类推。这种做法试图通过影响哪种心理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6题:
某学校初三(二)班的班主任周老师,为了提高班级升学率。安排学生在午休期间进行模拟考试,同时占用学生体育课来进行答疑。该老师的做法()。
第7题:
第8题:
正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
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正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错误,加重了语数外老师的负担
第9题:
正确,利于激励成绩好的学生
正确,利于鞭策成绩差的学生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权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第10题:
正确,教师享有教育教学权
正确,教师享有学术研究权
错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错误,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第11题:
利于激励学生
便于班级管理
有失教育公平
有违因材施教
第12题:
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学生发展的平衡性
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张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要求全班学生自费购买他指定的辅导用书,下列选项中,关于张老师的做法描述正确的是()。
第16题:
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班主任王老师规定:今后根据每次考试成绩给全班学生安排座位,成绩前5名的学生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座位,6至10名的学生其次挑选依次类推。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角度对王老师做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第17题:
高二(16)班换了好几个班主任,班里除了几个女生学习用功成绩优秀外,其他学生成绩不佳且学习意愿差,王老师担任班主任后,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并据此制定班级管理计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具有()。
第18题:
吴老师是高一(3)班的班主任,为了激励班里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他规定,班里按照成绩排名自主选择座位,吴老师的行为()。
第19题:
李老师的话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李老师的考试设计符合促进性原则
李老师有意降低考试难度违背了教学原则
李老师的做法满足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需要
李老师希望学生能对这次成绩的提升进行外部归因
第20题:
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第21题:
张老师是在行使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
张老师是在行使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权利
张老师的行为符合自由选择的教科书的规定
张老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的规定
第22题:
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
正确,有利于老师组织学生有效复习
错误,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错误,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发展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