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幼儿看见玩具听诊器,就想象自己成了医坐,给娃娃看病:看到香蕉,就拿起来当电话。以上反映了幼儿想象种类中的()。
第2题:
教师说:“请喝完水的小朋友把水碗放到柜子里。”初入园的幼儿全都没有反应。老师说:“李红,把碗放到柜子里去吧!”李红才懂得了老师的意思。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第3题:
一个3岁左右的幼儿抱着一个娃娃,可能完全不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或者说“娃娃要出去玩玩了!”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这是因为()。
第4题:
小燕剪了一只小鸭子,几位老师进行了评价,你认为哪个比较全面客观一点()
第5题:
华华3岁,她最喜欢小鸭子玩具了,但有一次不小心将一只小鸭子玩具打碎了,华华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妈妈给了她一块巧克力糖,她立刻笑了起来。有一天,她看见一个新来的小朋友哭了,她也跟着哭了起来。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原理,对上述案例加以分析。
第6题:
《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 ),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第7题:
第8题:
中心记忆
偶发记忆
主观臆想
客观臆想
第9题:
经验性
表面性
片面性
拟人性
第10题:
第11题:
机械想象
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回忆想象
第12题:
教育的神学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第13题:
婴幼儿玩具要具有可变性,结构灵活多变,这是因为婴幼儿头脑简单,想象力不丰富。
第14题:
幼儿抱着一只玩具鸭子,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说“鸭子要游水了”幼儿的想像才活跃起来,这说明幼儿的想像常常依赖于()。
第15题:
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都是教育的形式。人类产生之后只是继承了动物的教育形式:因而人与动物的教育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持这种观点的学说属于()
第16题: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出示贴绒小鸭,问幼儿有几只鸭子,有的幼儿却答成鸭子是黄颜色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的()现象。
第17题:
幼儿常常问:“春天来了,那么冬天躲到哪里去了?”“月亮飞得高,还是星星飞得高?”许多幼儿喜欢抱着心爱的玩具睡觉,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特点。
第18题:
第19题:
幼儿对游戏角色进行假想
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假想
幼儿对游戏情境的假想
幼儿游戏来源于现实生活
第20题:
第21题:
经验性想象对幼儿的重要作用
成人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实际行动对幼儿期的想象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的想象受个人愿望的影响
第22题:
幼儿的想像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幼儿的想像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像的必要条件
幼儿想像的主题不稳定
第23题:
想象的无意性
相似联想较强
直觉思维较强
想象的有意性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