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第1题:
应当怎样理解环境保护法的定义?
环境保护法定义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要在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
二是环境保护法主要通过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等途径达到目的。
三是环境保护法是若干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2题:
第3题:
怎样把握好品德形成的几个环节?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应探讨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以便根据学生品德形成规律,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应气氛好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的态度定势与心理准备。
(2)道德信念的形成。
(3)道德感和“良心”的培育。
(4)抗诱惑和道德意志力的培养。
(5)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的养成。
略
第4题:
怎样理解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品德的发展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1)品德发展的建构性
品德的发展既非单纯的个体成熟,也非后天学习的来,而是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而来。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随着个体承担社会角色机会的增多,个体的道德经验不断结构化,不断同化吸收和调整平衡新的道德经验,从而使个体的品德结构、品德水平产生新的质变,飞跃到新的发展水平。
(2)品德发展的顺序性
品德的发展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的不变的、普遍的顺序阶段。除了严重的身心缺陷、短暂性的倒退外,品德发展的大体趋势总是向前移动的,品德既不能由高水平后退到低水平阶段,也不能逾越过中间阶段直接发展到高级阶段,这在一切文化中都是这样。文化和道德教育虽然可以加快、延缓或阻止个体道德发展,但决不能改变其阶段顺序。当然,也只有那些有顺序的、不可逆并能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品德变化才能称之为品德发展。
另外,品德发展的这种顺序性综合了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这其中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飞跃,量变反映了品德发展中连续性的特点,而质变则反映了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品德发展的系统性
品德的发展在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中仍呈现出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可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加以考察。横向上,每一个品德发展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与孤立的行为片段相应的道德观念的总和。同一阶段中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相互协调、制约,形成了一个结构上的整体。这是由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所决定的。
纵向方面,品德发展的阶段形成一种不断分化和整合的系统。潜在的、高一级的品德水平总是要以原有的水平为基础得以建构;前一阶段的品德水平总是融汇或整合进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并且为下一阶段所取代。这样,品德的发展就形成乐一个新旧整合的综合体。
(4)品德发展的不平衡性
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就造成了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也称最佳时期,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施以适宜的道德教育,会促使个体品德更好地发展;反之,则会限制个体品德的发展,甚至导致某种不可逆的品德发展缺失。
品德发展不平衡性的另一种情况是同一阶段的各品德结构不协调。如小学阶段的言行不一,其原因之一便是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
略
第5题:
什么是个人品德?如何正确理解个人品德的含义?
第6题: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第7题:
怎样正确掌握和理解新闻定义?
第8题:
什么是工作分析?怎样理解其定义?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怎样理解《答李翊书》中提出的作家的品德、学识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第14题:
第15题:
怎样理解品牌定义?
品牌就是企业名称、标志、吉祥物、主导产品等外显要素和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内在要素的有机整合。
理解品牌必须掌握三方面:
(1)品牌的可以感觉的外显要素方面。
(2)品牌的不可感觉的内在要素方面。
(3)品牌存在的目的。
理解品牌必须把握的两种关系:
(1)外显要素和内在要素的关系:外显要素是内在要素的表现形式,内在要素是外显要素的核心和灵魂。
(2)品牌内容和品牌目的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
略
第16题:
怎样理解河口的定义及其分段?
第17题:
怎样理解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第18题:
怎样理解品德的定义?
第19题:
怎样理解语言的定义?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