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某小学语文教师李某,一次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学生何某未完成作业,李老师气愤地要求何某抄写课文十遍,到第三天该生还是未完成,李老师便大发雷霆,当众宣布让该生抄写课文一百遍作为处罚。1.李老师的做法对吗?( )[单选题]A.对B.不对
第3题:
说说中小学新课程语文教科书课文选编的价值追求。
小学:
(一)兴趣牵引意识。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儿童在感到愉快和安全的环境中,有可能自我激发,往往产生一种“认知内驱动”
(二)科学合理意识。注重科学、追求合理是各版本不约而同的选择。
(三)编排整合意识。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承载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陶冶情操等任务。传统的语文教科书为了兼顾到方方面面,编写体系往往繁荣杂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以其强烈的整合意识成为“化繁为简”的表率。
初中:
(一)学生主体意识。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主体意识。这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要体现在教科书的编制中。
(二)综合培养意识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资源拓展意识
纵观各套教科书,都可以感受到鲜明的资源拓展意识。
略
第4题: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的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课文的故事情节,张老师决定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故事以便第二天上课进行分享,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大家分享的是()。
第5题:
小学语文课文中,达芬奇的绘画老师曾让他画什么东西画了一年?
第6题:
一篇课文生字较多,课文又长,就可以先集中学习生字,再读课文。
第7题:
以下属于语文教材范文系统的是()。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中学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第二天上课检查作业时,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未完成,老师气愤至极,要求该生抄写课文10遍。到第三天,该生还是未完成作业,老师更是大发雷霆,当众把学生拉到教室最后面对着墙壁站了一节课,并令该生课后抄写课文100遍,完成不了不准回家。问题:请用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该语文老师的做法。
第9题:
为了应试争取复习时间,利用两周集中完成整本书“阅读鉴赏”部分的学习
在学习单元课文内容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
根据该部分内容,认真完成全部课文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反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
授课内容和方式由教师个人素养而定
语文是一个整体,教学应善于把握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可以尝试新颖、独特的授课方式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小学语文“四结合”试验的阅读教学模式可用()等六个教学环节来概括。
第16题:
写出《泊船瓜洲》(宋·王安石)原文及其释义。
第17题:
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读解课文应抓住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第18题:
在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便是奥苏伯尔所说的“组织者”。( )
第19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课内学习计划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阅读鉴赏”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阅读的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课文分单元编排,单元组成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重点各有不同。对该“阅读鉴赏”部分的实施建议不恰当的是()。
第20题:
单元导语
课文注释
课文插图
课文《苏州园林》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