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1833年夏秋之际,江淮一带汪洋遍野,农民被迫扶老携幼,到处流亡。林则徐与两江总督陶澍信函往来,呼吁联合向道光帝奏报缓征江南漕赋,拨发赈粮。但道光帝却下了谕旨训斥林则徐,此时林则徐不顾自身安危,(),为民请命,在奏折里据理以争。
第2题:
清代向皇帝请示、汇报政务的主要公文文体是()
第3题:
()是发出高皇帝谕旨奏章的机关。
第4题: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第5题: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第6题:
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承旨办理军国要务、任免官员、呈递章奏、起草谕旨的中枢机构。军机处成为国家的正式机构。
第7题:
敬事房
内务府
军机处
内书房
第8题:
清廷谕旨,谕旨恭录
中外新闻
社会新闻
经济信息和广告
第9题:
改土归流
五世达赖来京朝贺
台湾郑氏降清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第10题:
第11题:
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第12题:
第13题:
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
第14题:
新报于1890年创办其内容包括()
第15题: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第16题:
乾隆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该谕旨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言的()
第17题:
明代废除宰相的做法为清朝所继承。雍正年间,设立()以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承旨办理军国要务、任免官员、呈递章奏、起草谕旨的中枢机构。
第18题: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表明军机处官员()①在皇宫内办公②按才德标准遴选③多为临时差遣④权力取决于皇帝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通政司
进奏院
提塘
六科
第21题:
单衔上书
抬棺请命
绝食抗议
负荆请罪
第22题: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第23题:
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加强了专制皇权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