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全局意识
D.开放问题
E.封闭问题
1.( ),实际上是教师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对每一次课堂教学所进行的穿针引线,二者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A.课堂设计B.课堂导入和结束C.课堂目标D.课堂小结
2.下面是某教师对“光耀千古的诗坛”一课所设计的导入:问题:(1)上述课堂导入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8 分)(2)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8 分)
3.下面是某教师对《光耀千古的诗坛》一课所设计的导入回答问题: (1)上述课堂导入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2)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4.指教师在设计和执行课堂导入和结束时,采取惯性思维,或被别人用习惯思维的逻辑推理误解后,最终屈服于强大的惯性思维的行为,指的是()。
第1题:
第2题:
在传统课堂中,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在课堂内进行,而布置作业和课外练习是在课堂外进行。
第3题:
1、按照导入、展开、结束进行划分的课堂问题依据的是()的功能分类。
A.课堂的流程
B.课堂的组织
C.知识类型
D.思维的方向
第4题:
第5题:
课堂导入要避免导入不明确,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