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说明结构化开发方法和原型法的优缺点(30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经典型的开发方法,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开发过程规范,思路清楚,适合于开发大型、复杂的系统。采用这种开发模式,要求系统开发人员在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可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发的工作量很大,开发周期较长。
    (2)采用原型化方法开发信息系统,有效地增进了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的沟通,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用户处于主导地位。可实际运行的原型系统可以帮助系统分析人员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某些需求在用户缺乏系统使用经验时,用户本身也无法预先知道。在原型运行过程中,用户可以发现这些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告之开发人员。对于开放性而无固定需求范围的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更适合用原型化方法进行开发。原型化方法以用户为中心开发系统,,加强了用户的参与和决策,能够快速地构造系统的原型。但是易导致人们认为最终系统过快产生,在开发工具上要求较高,对于中小型的信息系统开发效果较好,对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在原型的制作上有相当的困难。
    (3)面向对象法是从系统的构成入手,希望将系统的最基本结构搞清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对象是构成所要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如果将这些对象描述清楚了,就可以以比较大的自由度来构建信息系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就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对象来应对环境的变化。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缩短开发、维护和测试的时间,降低费用,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用户的支持并提高灵活性。面向对象法的局限性在于对计算机工具要求高;在没有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之前,把握系统的结构有困难,因此,目前该方法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

  • 第2题:

    比较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和原型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①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点:表现在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很难理解用户实现的、潜在的和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变化的需求,这确是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结构化生命周期还面临着开发过程复杂,开发周期长、所用工具落后等问题。
    ②原型法的优缺点:据不完全统计用原型法开发一个实际系统的效率要比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高出10倍以上,特别是对半结构化原信息处理流程,即信息处理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用户很难直接用规范化语言表达问题,原型法有着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 第3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开发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一般大型开发项目采用的开发方法的是()。

    • A、面向对象法
    • B、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
    • C、原型法
    • D、CASE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MIS的开发方法?()

    • A、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 B、原型法
    • C、CASE方法
    • D、C/S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下列不属于传统的开发方法()

    • A、生命周期法
    • B、非结构化方法
    • C、原型法
    • D、面向对象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 B、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 C、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 D、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结构化方法?比较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均属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般认为,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没有固定的系统开发方法,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而且也没有什么说明性的文档,这时开发出的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这也是后来产生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它把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并且规定在每一阶段完成固定的工作,利用完整的开发文档记录整个开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开发过程中的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原型化方法的产生的发展,这种方法对确定有效的用户需求十分有利。
    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把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通过众多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方法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将系统开发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并严格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只有当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并将工作成果撰写成文档报告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很难说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到底哪个更好,实际上它们各有优缺点,一般说来,结构化方法属于一种严格的、需求预定义方法,只有在分析清楚用户需求后,才能着手系统实施工作(简单地讲,就是编程工作),而原型化方法则属于一种需求动态定义的方法,在初步了解了用户需求的基础,就着手编程工作,制作系统的原型。
    两者相比,结构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按部就班,不容易出现大的错误,但缺点是过于死板,开发周期较长。原型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快速分析出用户的真实需求,但缺点是必须以自动化编程工具为基础,同时规范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大系统的开发。当然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不是两种对比的方法,一般认为原型化方法只是结构化方法的一种变形或补充,它常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主要用于分析用户的需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原型化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试说明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缺点。

    正确答案: 原型化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需求不确定的问题,用户、经理和其他非技术项目风险承担者发现在确定和开发产品时,原型可以使他们的想象更具体化。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如下:
    (1)明确并完善需求原型作为一种需求工具,它初步实现所理解的系统的一部分,用户对原型的评价可以指出需求中的许多问题。
    (2)探索设计选择方案原型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可以探索不同的用户界面技术,使系统达到最佳的可用性,并且可以评价可能的技术方案。
    (3)发展为最终的产品原型作为一种构造工具,是产品最初子集的完整功能实现,通过一系列小规模的开发循环,你可以完成整个产品的开发。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包括:
    (1)用户看到一个正在运行的原型便以为产品即将完成,他们会要求不再进行产品重建,而只是对原型进行一些修改就交付。由于原型没有考虑软件的总体
    质量和可维护性,交付原型往往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情况。
    (2)开发人员为了快速构造原型,可能会采用不合适的操作系统或程序设计语言,也可能使用一些效率低的算法。在一段时间的开发之后,他们往往已经习惯了这些选择,于是便在系统中参杂了这些不理想的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比较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和原型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①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点:表现在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很难理解用户实现的、潜在的和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变化的需求,这确是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结构化生命周期还面临着开发过程复杂,开发周期长、所用工具落后等问题。
    ②原型法的优缺点:据不完全统计用原型法开发一个实际系统的效率要比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高出10倍以上,特别是对半结构化原信息处理流程,即信息处理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用户很难直接用规范化语言表达问题,原型法有着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
    A

    结构化方法

    B

    原型法

    C

    面向对象法

    D

    委托开发法


    正确答案: B,A
    解析: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信息工程法、计算机辅助开发等。其中应用较多、技术较为成熟的是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D项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之一。

  • 第12题:

    填空题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正确答案: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常用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

    • A、结构化方法
    • B、生命周期法
    • C、原型法
    • D、面向对象方法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什么是结构化方法?比较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均属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般认为,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没有固定的系统开发方法,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而且也没有什么说明性的文档,这时开发出的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这也是后来产生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它把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并且规定在每一阶段完成固定的工作,利用完整的开发文档记录整个开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开发过程中的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原型化方法的产生的发展,这种方法对确定有效的用户需求十分有利。
    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把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通过众多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方法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将系统开发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并严格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只有当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并将工作成果撰写成文档报告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很难说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到底哪个更好,实际上它们各有优缺点,一般说来,结构化方法属于一种严格的、需求预定义方法,只有在分析清楚用户需求后,才能着手系统实施工作(简单地讲,就是编程工作),而原型化方法则属于一种需求动态定义的方法,在初步了解了用户需求的基础,就着手编程工作,制作系统的原型。
    两者相比,结构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按部就班,不容易出现大的错误,但缺点是过于死板,开发周期较长。原型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快速分析出用户的真实需求,但缺点是必须以自动化编程工具为基础,同时规范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大系统的开发。当然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不是两种对比的方法,一般认为原型化方法只是结构化方法的一种变形或补充,它常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主要用于分析用户的需求。

  • 第15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


    正确答案:面向对象方法

  • 第16题:

    MIS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有()。

    • A、原型法
    • B、结构化开发方法
    • C、面向对象方法
    • D、模型法
    • E、离散型方法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下列()不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 A、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 B、原型法
    • C、面向对象方法
    • D、面向过程方法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正确答案: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 第19题:

    ()特别适合小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

    • A、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 B、原型法
    • C、面向对象方法
    • D、CASE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结构化开发方法优缺点是什么?原型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结构化开发方法优缺点:突出的优点是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是自顶向下的观点。同时又强调严格区分工作阶段,一步一步地严格进行调系统分析和设计,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发现问题是及时反馈和纠正,避免造成浪费和混乱 。结构化的开发方法也有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开发过程繁琐复杂,灵活性较差,开发周期长,并且这种方法要求开发者在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循序渐进式的认识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难度。
    原型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容易被人们接受;改变了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易于沟通;使用软件工具效率高,摆脱了传统方法;降低了开发风险和成本;
    局限性:开发工具要求高;解决复杂系统和大系统问题很困难;要求用户的管理水平要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B

    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C

    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D

    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经典型的开发方法,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开发过程规范,思路清楚,适合于开发大型、复杂的系统。采用这种开发模式,要求系统开发人员在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可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发的工作量很大,开发周期较长。
    (2)采用原型化方法开发信息系统,有效地增进了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的沟通,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用户处于主导地位。可实际运行的原型系统可以帮助系统分析人员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某些需求在用户缺乏系统使用经验时,用户本身也无法预先知道。在原型运行过程中,用户可以发现这些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告之开发人员。对于开放性而无固定需求范围的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更适合用原型化方法进行开发。原型化方法以用户为中心开发系统,,加强了用户的参与和决策,能够快速地构造系统的原型。但是易导致人们认为最终系统过快产生,在开发工具上要求较高,对于中小型的信息系统开发效果较好,对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在原型的制作上有相当的困难。
    (3)面向对象法是从系统的构成入手,希望将系统的最基本结构搞清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对象是构成所要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如果将这些对象描述清楚了,就可以以比较大的自由度来构建信息系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就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对象来应对环境的变化。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缩短开发、维护和测试的时间,降低费用,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用户的支持并提高灵活性。面向对象法的局限性在于对计算机工具要求高;在没有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之前,把握系统的结构有困难,因此,目前该方法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一般大型开发项目采用的开发方法的是()。
    A

    面向对象法

    B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

    C

    原型法

    D

    CASE方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

    正确答案: 面向对象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