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数据模型是一个工具,用来将现实世界抽象到 ()世界,从而让计算机帮助人们处理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
第1题:
在数据库中,用来抽象、表示、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是( )。
A.视图
B.数据模型
C.数据参考
D.数据值
第2题:
第3题:
现实世界的事物成为计算机中加工处理的数据,这一过程要经过三个“世界”,依次是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
第4题:
()是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特征进行的抽象。
第5题: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第6题:
利用数据库管理数据时,把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转换成机器世界的数据模型的一个中间环节是信息世界的()。
第7题:
实体模型反映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是人们的头脑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的认识,而()是实体模型的数据化,是观念世界的实体模型在数据世界中的反映,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第8题:
下列关于数据抽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9题:
第10题:
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数据世界
数据世界→概念世界→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数据世界→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现实世界→数据世界
第11题:
概念世界→现实世界→数据世界
数据世界→概念世界→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数据世界→概念世界
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数据世界
第12题: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数据抽象
从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需要经过两次数据抽象
从信息世界到机器世界的数据抽象称为建立数据模型
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数据抽象称为建立概念模型
第13题:
A.对应
B.映射
C.反映
D.反射
第14题:
人们对现实世界事物的研究,为什么往往以其数据模型为基础?
第15题:
对现实世界事物的抽象过程建模,应当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在机器世界数据模型可分为哪两类?
第16题:
面向对象方法是将现实世界的事物以对象的方式()到计算机世界的方法。
第17题:
建立数据模型需要经过三个世界的转换,其顺序是()。
第18题:
形成数据模型的转换顺序是()。
第19题:
()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抽象描述。
第20题:
下列关于数据模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21题:
对应
映射
反映
反射
第22题:
第23题:
物理世界
主观世界
信息世界
客观世界
第24题:
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数据抽象称为建立概念模型
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数据抽象称为建立数据模型
从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要经过一次数据抽象
从机器世界到现实世界的数据抽象称为建立计算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