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包括()
A可减轻已有的躯体疾病
B造成躯体不适与精神痛苦
C是人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
D维持人的正常功能活动
第2题:
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情绪反应的冲突和挫折等应激的生活事件,该因素称为()
第3题:
()用于了解个体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疾病和各种躯体疾病的关系。
第4题:
()是人的主要应激源。
第5题: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为()
第6题:
社会性应激源
躯体性应激源
文化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环境性应激源
第7题:
心境障碍
应激障碍
焦虑障碍
心理生理功能障碍
人格障碍
第8题:
第9题:
医疗条件
心理异常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心理异常是否造成当事人精神痛苦或社会功能损害
心理异常的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因素
患者是否有脑和躯体疾病的病史
第10题:
人格因素
应对方式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系统
第11题:
过度换气综合征病人多有焦虑及癔病性格倾向。发作常与不安、过度紧张、恐惧等情绪因素有关。
第12题:
一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摆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是()
第13题:
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身疾病,是指()
第14题:
判断心理障碍不需要关注的因素是()
第15题:
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疑病症状、强迫症状及多种躯体不适等
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但病程大多迁延
有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
第16题:
可减轻已有的躯体疾病
造成躯体不适与精神痛苦
是人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
维持人的正常功能活动
第17题:
具有明显的现实应激事件刺激因素
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虑、紧张、烦恼、恐惧、自责、忧伤、愤怒等
对突发性的应激事件或一过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反应一般持续数月之久
即使情绪反应强烈,当事人的职业工作、人际关系等基本保持此前水平,社会活动功能未受到实质性损害
一般心理问题的个体即使出现冲动行为也为一过性
第18题:
情绪和行为反应直接引起或伴发生理变化,如愤怒时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
行为危险因素造成疾病,行为保护因素(如均衡饮食、合理运动、不吸烟和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则有益健康
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行为:疾病易患人格(如A型行为)和健康促进人格(如坚韧人格)
躯体疾病伴随心理症状:癌症病人的恐惧不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躁狂
躯体疾病过程结束后遗留的心理问题:如幻肢痛
第19题:
起病常无心理社会因素
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疑病症状、强迫症状及多种躯体不适等
没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受损严重,但病程大多迁延
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