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短波电容电场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条输出电缆应互相平行而远离
B、电极与皮肤间距离越大作用越浅
C、电极不等大时电力线集中于小电极下
D、对置的两个电极间距应大于电极的直径
E、并置的两个电极间距应大于两电极与皮肤间隙之和
第1题:
电容场法超短波治疗时,两个电容电极对置,若要加大作用深度和均匀度,错误的是使两个电极
A、等大
B、平衡
C、与皮肤的间隙相等
D、尽量贴近皮肤
E、电极间距大于直径
第2题:
超短波电容场法治疗的两个电容电极并置时极间距离应是多少
A.小于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
B.等于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
C.等于两个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之和
D.大于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
E.大于两个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之和
第3题:
超短波治疗时输出电缆不得打圈是为了避免发生什么后果
A.打圈处形成短路,烧坏电缆
B.打圈处形成另一电场
C.打圈处形成线圈,感应产生反向电流与磁场,减少对患者的输出
D.电力线集中于打圈处
E.容易搞错两个电极的位置
第4题:
应用小功率超短波治疗较浅部位病变时,电极与皮肤间的距离一般是
A.1cm
B.2cm
C.3cm
D.4cm
E.5cm
第5题:
较深部位病灶进行电容场法超短波治疗时应注意
A、加大电极面积
B、加大电极与皮肤距离
C、缩小电极与皮肤距离
D、加大剂量
E、延长治疗时间
第6题:
对较深部位病灶进行电容场法超短波治疗时应()
第7题:
超短波电容场法治疗的2个电容电极并置时极间距离应()。
第8题:
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电极与治疗部位表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治疗部位表面呈斜面时,应使电极与之平行
表面凹凸不平的部位,加大电极与皮肤的间隙
病变在一侧,可在病变侧使用较小电极
第9题:
出现皮下脂肪硬结,需要对症治疗
局部金属异物为高频电疗法的禁忌证
两条输出电缆应互相平行而远离,不得打圈
两条输出电缆应互相平行而远离,不得交叉相搭
血液循环障碍部位进行超短波治疗时,不应以患者的温热感为依据
第10题:
增大电极面积
加大皮肤与电极的距离
延长治疗时间
加大剂量
减小皮肤与电极的距离
第11题: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大
电容器的电容减少
电容器中电场能量增加
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第12题:
小于皮肤与电极之间的距离
等于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
大于皮肤与电极之间的间隙
等于2个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之和
大于2个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之和
第13题:
短波、超短波治疗时采用对置法宜注意 ( )
A、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B、电极与治疗部位表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C、治疗部位表面呈斜面时,应使电极与之平行
D、表面凹凸不平的部位,加大电极与皮肤的间隙
E、病变在一侧,可在病变侧使用较小电极
第14题:
超短波治疗时输出电缆不得打圈是为了避免发生
A.打圈处形成短路,烧坏电缆
B.打圈处形成线圈,感应产生反向电流与磁场,减少对患者输出
C.打圈处形成一电场
D.电力线集中于打圈处
E.容易搞错两个电极的位置
第15题:
超短波电容电场法,调节作用深度的正确方法为
A.改变调谐
B.调节输出功率
C.调节输出电流
D.调节荧光灯管亮度
E.改变皮肤与电极间距离
第16题:
超短波电容场法治疗的两个电容电极对置时,极间距离应
A、小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B、等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C、大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D、等于两个电极的直径
E、大于两个电极的直径
第17题:
线面对于超短波治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18题:
超短波治疗时,使用的输出元件是电缆,而微波治疗时使用的输出元件则是玻璃真空电极。
第19题:
下列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加大电极面积
加大电极与皮肤的间隙
减小电极与皮肤的间隙
加大治疗剂量E.延长治疗时间
第22题:
又称为高频电场或超短波电场疗法
波长范围为10~1m,频率范围为30~300MHz
一般治疗多采用连续波
治疗时电极可不接触人体
主要以电容场法进行治疗
第23题:
交搭处形成短路,烧坏电缆
交搭处产生反向电流而抵销电缆内的输出电流
电力线过于集中
交搭处形成短路,减少对患者的输出
容易搞错两个电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