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0岁,石油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近1年来全身乏力,查血红蛋白609/1,血小板计数50?109/1,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肝脾不肿大,骨髓增生低下。根据资料回答第29~31题。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地中海贫血

题目

患者女性,40岁,石油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近1年来全身乏力,查血红蛋白609/1,血小板计数50?109/1,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肝脾不肿大,骨髓增生低下。根据资料回答第29~31题。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性,40岁,石油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近1年来全身乏力,查血红蛋白609/1,血小板计数50?109/1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性,40岁,石油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近1年来全身乏力,查血红蛋白609/L,血小板计数50?109/L,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肝脾不肿大,骨髓增生低下。根据资料回答第51~52题。

    进行护理评估时,下列哪项对其病因诊断最重要

    A.心理社会资料

    B.系统体格检查

    C.既往史、职业史

    D.血常规、骨髓穿刺检查结果

    E.主要症状及治疗经过


    正确答案:D

  • 第2题:

    男,38岁。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近1年来自觉全身乏力,查:血红蛋白6g/dl,血小板50000/dl,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肝脾不大,骨髓增生低下。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
    D:白血病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答案:B
    解析:
    该病患者有与苯接触史,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以上均提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 第3题:

    男,41岁。石油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近1年来全身乏力,血红蛋白6g/dl,血小板50000/dl,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肝脾不大,骨髓增生低下。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法是

    A:铁剂
    B:雄激素
    C:补充叶酸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雌激素

    答案:B
    解析:
    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药物为雄激素。

  • 第4题:

    男,41岁。石油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近1年来全身乏力,血红蛋白6g/dl,血小板50 000/dl,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肝脾不大,骨髓增生低下。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法是

    A.铁剂

    B.雄激素

    C.补充叶酸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雌激素


    正确答案:B
    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药物为雄激素。

  • 第5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40岁,石油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一年来全身乏力,Hb50g/L,血小板14*109/L,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值,肝脾不肿大,骨髓增生低下。

    治疗应首选
    A:铁剂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雄激素
    D:维生素C
    E:安络血

    答案:C
    解析:
    本组题考查再障贫血的相关知识点。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患者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故该患者应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31题选C。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找不到明确原因而发病,称为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而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由药物和化学、物理、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较为常见。其中,苯及其衍生物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化学物质。故患者的职业性质(石油化工工人)与病因有关。32题选C。患者发病缓慢,病程已达到1年以上,属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雄激素为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其作用机制是刺激肾产生更多的红细胞生成素及直接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常用丙酸睾酮、司坦唑醇(康力龙)等。33题选C。雄激素不良反应有肝损害及皮肤痤疮、体毛增多、下肢水肿等,待病情缓解逐渐停药后,副作用会逐渐消失。34题选D。此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有发生严重脑出血的可能,故应绝对卧床休息。35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