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下列检查、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应用抗结核治疗 B.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C.卧软板床制动,减轻疼痛 D.进一步作胸椎MRI检查 E.石膏背心固定

题目
患者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下列检查、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应用抗结核治疗
B.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C.卧软板床制动,减轻疼痛
D.进一步作胸椎MRI检查
E.石膏背心固定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1.椎体结核多见于成年人,病变局限于椎体上下缘,进展较慢,破坏椎间盘可侵犯上下邻骨,使椎间隙变窄,由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第8、9胸椎体结核。【该题针对“专业知识-骨与关节结核概述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2.卧硬板床制动、固定,控制病变发展,减轻疼痛。选择C描述错误。【该题针对“专业知识-骨与关节结核概述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3.【该题针对“专业知识-骨与关节结核概述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更多“患者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第8~第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经非手术治疗2~4周,截瘫不见好转,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MRI显示硬膜囊前方有压迫,下一步最宜采取的治疗是()

    • A、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并加大剂量,调整给药的方法
    • B、施行脊椎融合术
    • C、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 D、加用中药、针灸治疗
    • E、施行前外侧减压术

    正确答案:E

  • 第2题:

    男,40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查体:消瘦,T8~9椎体后凸,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6毫米/小时,胸椎X线片示T8~9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应用以下哪个方剂最为合适()。

    • A、四逆汤
    • B、四君子汤
    • C、人参养荣汤
    • D、大补阴丸
    • E、血府逐瘀汤

    正确答案:D

  • 第3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000/m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h。脊柱X线摄片示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和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若已确诊为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并决定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X线摄片示椎旁脓肿甚大(自胸)并溃破入肺。病人心、肺功能检查正常,X线片示无大片胸膜粘连。首选的手术是()

    • A、侧后方减压术(一侧椎板、关节突、椎弓根切除术)
    • B、侧前方减压术(肋骨横突切除木)
    • C、经胸腔病灶清除术
    • D、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术
    • E、以上都不适用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000/m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h。脊柱X线摄片示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和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下列检查、治疗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 A、应用抗结核治疗
    • B、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 C、心、肺(包括膜),肝、肾功能检查
    • D、进一步做胸椎MRI检查
    • E、石膏背心固定

    正确答案:E

  • 第5题:

    单选题
    男,40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查体:消瘦,T8~9椎体后凸,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6毫米/小时,胸椎X线片示T8~9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第T8~9椎体肿瘤

    B

    第T8~9椎体结核

    C

    第T8~9椎间盘突出

    D

    化脓性脊椎炎伴截瘫

    E

    第T8~9原发性后凸畸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第8~第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下列检查、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A

    应用抗结核治疗

    B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C

    卧软板床制动,减轻疼痛

    D

    进一步做胸椎MRI检查

    E

    石膏背心固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女性病人,24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体格检查:胸椎体后突,脐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0mm/h,胸椎X线片示胸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胸结核伴截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均符合这一诊断。而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脐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都提示已伴有截瘫。应尽快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脊髓受压情况,脊柱结核出现神经症状而影像学检查确有脊髓受压者,原则上都应该接受手术治疗。通常主张经前路手术,彻底去除所有致压物质。为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可做一期脊柱植骨融合术。如脊髓受压过久已有变性,手术后效果往往不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男,40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查体:消瘦,T8~9椎体后凸,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6毫米/小时,胸椎X线片示T8~9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应用中医辨证辅助治疗,该患者的证型是()。

    • A、虚寒凝聚
    • B、阴虚火旺
    • C、气血亏虚
    • D、脾胃虚弱
    • E、气滞血瘀

    正确答案:B

  • 第9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第8~第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化脓性脊柱炎伴截瘫
    • B、脊髓前角灰质炎
    • C、第8、9胸椎间盘突出症
    • D、第8、9胸椎肿瘤
    • E、第8、9胸椎体结核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000/m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h。脊柱X线摄片示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和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经上述非手术治疗2~4周,截瘫不见恢复,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MRI显示硬膜囊前方有压迫,下一步最宜采取的治疗是()

    • A、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并加大剂量,调整给药方法
    • B、施行脊椎融合木
    • C、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 D、加用中药、针灸治疗
    • E、施行前外侧减压术

    正确答案:E

  • 第11题:

    单选题
    男,40岁,胸背部疼痛伴低热5个月,半月来双下肢无力,近4天不能站立。查体:消瘦,T8~9椎体后凸,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血沉86毫米/小时,胸椎X线片示T8~9椎间隙狭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应用以下哪个方剂最为合适()。
    A

    四逆汤

    B

    四君子汤

    C

    人参养荣汤

    D

    大补阴丸

    E

    血府逐瘀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000/m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h。脊柱X线摄片示胸8-9椎间隙变窄,椎体和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 经上述非手术治疗2~4周,截瘫不见恢复,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MRI显示硬膜囊前方有压迫,下一步最宜采取的治疗是()
    A

    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并加大剂量,调整给药方法

    B

    施行脊椎融合木

    C

    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D

    加用中药、针灸治疗

    E

    施行前外侧减压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男性,35岁,背部及季肋部疼痛4月余,伴低热,体温37.5℃~38℃,双下肢无力20天,近3天不能站立。检查:第8胸椎后凸,脐下皮肤痛觉消失,双下肢张力增高:血白细胞7×10/L,中性粒细胞0.62,血沉30mm/L。脊柱X线摄片:胸第8~第9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缘有破坏,无明显骨质硬化,椎体旁有一梭形阴影,经非手术治疗2~4周,截瘫不见好转,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MRI显示硬膜囊前方有压迫,下一步最宜采取的治疗是()
    A

    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并加大剂量,调整给药的方法

    B

    施行脊椎融合术

    C

    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D

    加用中药、针灸治疗

    E

    施行前外侧减压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