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患者女,29岁。两次经阴道分娩史,第一胎出生后每咳嗽和提重物时有尿液流出,经盆底肌锻炼后有所好转,第二胎出生后尿失禁加重,伴尿频、尿急,锻炼盆底肌治疗效果欠佳。查体:盆底松弛和子宫脱垂。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压力性尿失禁
B、急迫性尿失禁
C、真性尿失禁
D、混合性尿失禁
E、充盈性尿失禁
第2题:
A.盆底肌肉锻炼也称为Kegel锻炼,以锻炼耻骨尾骨肌为主
B.Kegel锻炼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女性尿失禁和生殖器官脱垂的目的
C.Kegel锻炼治愈率、改善率一般可达50%~80%
D.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是一种主动的盆底功能锻炼方法
E.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属于物理治疗,可以提高盆底肌功能
第3题:
A.子宫托
B.盆底肌肉锻炼
C.阴式全子宫切除
D.经腹全子宫切除
E.功能性电刺激治疗
第4题:
患者女,32岁,因“腰酸背痛及下坠感,常在走路蹲位”重体力劳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2个月余就诊,行妇科及压力性尿失禁检查确诊为( )。
A.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B.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C.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D.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E.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第5题:
患者,女性,38岁。孕2产1,2年前产钳分娩,长时间站立、下蹲后腰背酸痛有下坠感,清洗外阴可及一肿物。妇科检查:可看见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护士指导患者盆底肌肉组织锻炼的方法为A、下肢运动
B、收缩肛门的运动
C、仰卧起坐
D、俯卧撑
E、上肢运动
术后患者适宜的卧位为A、半坐位
B、截石位
C、平卧位
D、侧卧位
E、俯卧位
诊断为子宫脱垂几度A、子宫脱垂Ⅰ度轻型
B、子宫脱垂Ⅰ度重型
C、子宫脱垂Ⅱ度轻型
D、子宫脱垂Ⅱ度重型
E、子宫脱垂Ⅲ度
第6题:
第7题:
盆底电生理治疗中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增加盆底深层肌肉1类肌力的作用()
第8题:
预防子宫脱垂不正确的是()
第9题:
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
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钟
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第10题:
盆底器官主要包括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及直肠,当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的支持作用减弱时,出现器官脱垂
盆底器官主要包括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及直肠,当盆底肌肉、筋膜及盆腔韧带的支持作用减弱时,出现器官脱垂
盆底器官主要包括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及直肠,当阴道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的支持作用减弱时,出现器官脱垂
盆底器官主要包括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及直肠,当肛门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的支持作用减弱时,出现器官脱垂
第11题:
增加盆底深层肌肉1类肌力,治疗阴道松弛、子宫等脏器脱垂、体位性间断性漏尿
增加盆底深层肌肉1类肌力,治疗阴道松弛、子宫等脏器脱垂、体位性持续漏尿
增加盆底深层肌肉1类肌力,治疗阴道紧张、子宫等脏器脱垂、体位性持续漏尿
增加盆底深层肌肉1类肌力,治疗阴道紧张、子宫等脏器脱垂、体位性间断性漏尿
第12题:
与子宫脱垂无密切关系的是( )
A.前位子宫
B.张力性尿失禁
C.盆底组织退行性变
D.盆底肌肉松弛
E.阴道前后壁膨出
第13题:
A.即为肛提肌锻炼
B.亦称为Kegel锻炼
C.使用于POP-Q分期Ⅰ度和Ⅱ度的子宫脱垂患者
D.可用于单独治疗所有子宫脱垂患者
E.用力收缩盆底肌肉3秒以上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第14题:
A. 盆底肌肉退行性变
B. 分娩损伤
C. 长期便秘
D. 从事重体力劳动
E. 盆底肌肉发育不全
第15题:
尿失禁患者的护理中,措施不妥的是
A.做好皮肤护理
B.可使用接尿器
C.嘱患者少饮水
D.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E.对长期尿失禁患者可给予留置导尿管
第16题:
第17题:
指导子宫脱垂病人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时,每次锻炼时间为()
第18题:
女性,29岁。两次经阴道分娩史,第一胎出生后出现咳嗽、提重物时尿液流出,经盆底肌锻炼等治疗后好转,第二胎出生后尿失禁加重,伴尿频、尿急,锻炼盆底肌等治疗效果欠佳。查体:盆底松弛和子宫脱垂。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第19题:
关于张力性尿失禁()
第20题:
产后避免过早参加体力工作
尽量行剖宫产术
推行计划生育
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炼
积极治疗咳嗽、便秘
第21题:
6~8min
8~10min
10~15min
15~20min
4~6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