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后子宫收缩力错误的是
A、正常宫缩起自两宫角部,以微波形式扩散直至整个子宫收缩
B、宫底部收缩力最持久最强,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C、宫缩时宫体平滑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松弛恢复原长度
D、有使宫口逐渐开大、胎先露部逐渐下降的作用
E、宫缩达高峰时,宫体隆起变硬
第1题:
关于临产后子宫收缩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以微波形式扩展至整个子宫
B.宫底部收缩力最强最持久
C.宫缩时宫体平滑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后肌纤维松弛恢复原长度
D.有使宫口逐渐开大、胎先露部逐渐下降的作用
E.宫缩达高峰时,宫体隆起变硬
第2题:
临产后正常的子宫收缩起自
A.宫底部
B.宫颈部
C.子宫下段
D.两侧宫角部
E.两侧子宫侧壁
第3题:
以下哪项不是临产后的正常宫缩特点
A、宫缩具有节律性
B、每次子宫收缩的强度由强到弱
C、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
D、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
E、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临产后子宫收缩力错误的是()
第8题:
关于宫缩的特点,错误的是()
第9题:
子宫收缩起始于两侧宫角部,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再向子宫下段扩散,并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这种特性称为子宫收缩的()
第10题:
宫缩是子宫不自主的有节律性收缩
宫缩具有对称性,自子宫底两角发动,先向宫底中部集中,再向下扩散
宫缩以底部最强,体部次之,下段最弱,谓之极性
子宫体部肌纤维宫缩时变短变宽,间歇时松弛,恢复原来长度
正常宫缩高峰时压子宫体部无凹陷
第11题:
正常宫缩起自两宫角部,以微波形式扩散直至整个子宫收缩
宫底部收缩力最持久最强,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宫缩时宫体平滑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松弛恢复原长度
有使宫口逐渐开大、胎先露部逐渐下降的作用
宫缩达高峰时,宫体隆起变硬
第12题:
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宫缩是宫体肌不随意、有规律地收缩
宫底部的收缩力约是子宫下段的2倍
宫缩起自宫底部再向子宫下段扩散
宫体肌纤维经过反复收缩越来越短
第13题:
A、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B、在第二产程时宫缩力最强,此为宫缩的极性
C、每次宫缩由弱渐强后维持一段时间再由强渐弱,称为极性
D、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此为宫缩的极性
E、宫缩的极性是指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随后向宫底中线集中
第14题:
子宫收缩起源于两侧宫角部,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再向子宫下段扩散,并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这种特性称为子宫收缩的
A、极性
B、节律性
C、对称性
D、缩复作用
E、间歇性
第15题:
临产后正常宫缩起自、
A.两侧宫角部
B.两侧子宫侧壁
C.宫颈部
D.子宫下段
E.宫底部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宫缩的特点不包括()
第19题:
临产后正常的子宫收缩起自()
第20题:
对正常宫缩描述,错误的是()。
第21题:
宫底部
宫颈部
子宫下段
两侧宫角部
两侧子宫侧壁
第22题:
宫缩是子宫不自主的有节律性收缩
子宫体部肌纤维宫缩时变短变宽,间歇时松弛,恢复原来长度
宫缩具有对称性,自子宫底两角开始,先向宫底中部集中,再向下扩散
宫缩以底部最强,体部次之,下段最弱,谓之极性
正常宫缩高峰时压子宫体部无凹陷
第23题:
两侧宫角部
两侧子宫侧壁
宫颈部
子宫下段
宫底部
第24题:
两侧宫角部
两倒子宫侧壁
宫颈部
子宫下段
宫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