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是指根据调查评价区和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边界性质、介质特征、水流特征和补径排等条件进行概化。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题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是指根据调查评价区和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边界性质、介质特征、水流特征和补径排等条件进行概化。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状况、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①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②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③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④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做生活饮用水;⑤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更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是指根据调查评价区和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边界性质、介质特征、水流特征和补径排等条件进行概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应根据( )等因素进行。
    A.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B. 含水介质结构特征
    C. 边界性质
    D.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答案:B,C,D
    解析: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是根据调查评价区和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边界性质、介质特征、水流特征和补径排等条件进行概化。

  •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地下水环境影响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的要求有( )。

    A.工程特征相似
    B.水动力场条件相似
    C.地下水环境影响相似
    D.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采用类比分析法时,应给出类比条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的要求有:①二者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条件相似;②二者的工程类型、规模及特征因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相似性。

  • 第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A:地下水水质特征
    B: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C:边界条件
    D:参数类型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应根据评价等级选用的预测方法,结合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边界条件及参数类型来进行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

    A.地下水水质特征
    B.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C.边界条件
    D.参数类型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中,水文地质条件概化主要是根据调查评价区和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边界性质、介质特征、水流特征和补径排等条件进行概化。

  •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属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A: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B: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C:泉水开发利用情况
    D: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答案:A,B,C,D
    解析: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很多,无需逐条去背,与地下水有关的内容基本都属其范畴,大部分内容看过一次应该基本知道。此题只列出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选项。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水文地质条件概化除应根据评价等级选用的预测方法外,还应结合()等因素。

    • A、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 B、含水介质结构特征
    • C、边界条件及参数类型
    • D、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污染源按排放规律概化可概化为()。

    • A、点源
    • B、连续恒定排放
    • C、面源
    • D、非连续恒定排放

    正确答案:B,D

  • 第8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 水二级评价的技术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本掌握调查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B

    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C

    选择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

    D

    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概化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排放规律污染源可以概化为连续恒定排放或非连续恒定排放以及瞬时排放

    B

    各级评价项目,预测所需的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初始值的获取应以收集评价范围内已有水文地质资料为主,现场试验获取为辅

    C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可根据调查评价区和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

    D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所需的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初始值应通过现场试验获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水文地质条件概化除应根据评价等级选用的预测方法外,还应结合()等因素。
    A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B

    含水介质结构特征

    C

    边界条件及参数类型

    D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不定项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在建立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时,需要根据(   )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
    A

    介质特征

    B

    污染源分布特点

    C

    边界性质

    D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不定项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下列(    )不属于地下水二级评价的要求。
    A

    含(隔)水层结构及分布特征

    B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地下水流场

    C

    各含水层之间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D

    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因子原则上应包括的类别有()。

    A.基本水质因子
    B.特征因子
    C.常规水质因子
    D.特殊因子

    答案:A,B
    解析:
    依据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8.3.3.5条

  • 第14题:

    (2019年)某建设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II类项目,评级范围涉及矿泉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该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在建立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时,需要依据( )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

    A.含水介质结构特征
    B.污染源分布特点
    C.边界条件与参数类型
    D.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答案:A,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是指根据调查评价区和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边界性质、介质特征、水流特征和补径排等条件进行概化。

  • 第1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属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A: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B:隔水层的岩性组成
    C:地质构造
    D:地层岩性

    答案:A,B,C,D
    解析:

  • 第17题: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答案:C
    解析:

  • 第1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确定。

    • A、评价工作等级
    • B、工程特征
    • C、环境特征
    • D、现状调查和评价数据
    • E、当地环境功能和环保要求

    正确答案:A,B,C,E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哪些内容属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 A、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 B、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 C、泉水开发利用情况
    • D、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不定项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内容属于地下水二级评价的技术要求的是(    )。
    A

    基本掌握调查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了解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B

    基本查清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勘察试验

    C

    选择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预测污染物运移趋势和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D

    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污染源按排放规律概化可概化为()。
    A

    点源

    B

    连续恒定排放

    C

    面源

    D

    非连续恒定排放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形式可以概化为点源或面源。排放规律可以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或非连续恒定排放。

  • 第22题:

    不定项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应根据(    )等因素进行。
    A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B

    含水介质结构特征

    C

    边界性质

    D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3题:

    不定项题
    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通常包括(  )等方面。
    A

    边界性质的概化

    B

    饱水层性质的概化

    C

    参数性质的概化

    D

    计算区几何形状的概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