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为重点防渗区的是()。A.污染物类型为其他类型+污染控制程度为易+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 B.污染物类型为重金属+污染控制程度为易+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 C.污染物类型为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程度为难+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 D.污染物类型为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程度为易+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

题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为重点防渗区的是()。

A.污染物类型为其他类型+污染控制程度为易+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
B.污染物类型为重金属+污染控制程度为易+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
C.污染物类型为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程度为难+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
D.污染物类型为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程度为易+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为重点防渗区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不属于该项目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是()。
    A.地下水水位 B.地下水水质
    C.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D.地下水污染源分布


    答案:D
    解析:
    D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③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④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⑤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⑥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文。⑦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⑧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成井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⑨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能。⑩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对照选项,只有地下水污染源分布不属于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项目。

  •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的是()。
    A.重要湿地 B.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C.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径流补给区 D.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



    答案:C
    解析:
    C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应包括:①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水水源区。②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③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如重要湿地、与地下水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地质遗址等)。④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⑤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预测重点中没有包括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径流补给区。

  • 第3题: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的防渗技术要求表达正确的是()。

    A.重点防渗区等效黏防渗层Mb≥6.0m,k≤10-6 cm/s
    B.简单防渗区只进行一般地面硬化即可
    C.一般防渗区可参照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D.一般防渗区Mb≥1.5m,k≤10-6 cm/s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B、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答案:D
    解析: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三方面。

  • 第5题:

    (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

    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
    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
    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答案:B
    解析: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地下水环境》,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渗区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

    A.污染物类型
    C.地下水埋深
    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D.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

    答案:C
    解析:
    @##

  • 第7题:

    (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A. 污染物类型
    B. 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C. 地下水埋深
    D. 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

    答案:C
    解析: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

    A.污染物类型
    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C.地下水埋深
    D.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应根据预测结果和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特征及其防污性能,提出防渗技术要求,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②污染控制难易程度;③污染物类型。

  • 第9题:

    下列()属Ⅰ类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防治措施。

    A:提出不同区域的地面防渗方案
    B:划分污染防治区
    C:给出具体的防渗材料及防渗标准要求
    D:建立防渗设施的检漏系统

    答案:A,B,C,D
    解析:

  •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选定。

    • A、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 B、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
    • C、环境功能区
    • D、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多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
    A

    污灌区

    B

    渗坑

    C

    排污渠

    D

    渗井

    E

    污水池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调查重点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口、渗坑、渗井、污水池、排污渠、污灌区、已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和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等。

  • 第12题:

    不定项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关于地下水环境识别的内容有(  )。
    A

    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

    B

    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C

    识别建设项目可能的水污染途径

    D

    识别建设项目生态范围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2018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B.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答案:D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

  • 第1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关于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 Mb≥6.0m,渗透系数 K≤1.0×10-7cm/s

    B.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 Mb≥3.0m,渗透系数 K≤1.0×10-7cm/s

    C.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 Mb≥1.50m,渗透系数 K≤1.0×10-7cm/s

    D.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 Mb≥1.0m,渗透系数 K≤1.0×10-7cm/s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表7 ,重要防渗区的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季占主防渗层Mb>= 6.0m , Kζ1 X 10-7cmls; 或参照GB18598 执行。

  • 第1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的主要内容有()。

    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
    B.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设施
    C.可能污染地下水的途径
    D.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答案:A,B,C,D
    解析:

  • 第1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不包括( )。

    A.确定评价重点
    B.现场勘探
    C.室内资料分析
    D.地下水监测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其中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中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 第1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因素中,属于地下水污染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中等级划分依据的是( )。

    A.污水排放量
    B.地下水水位
    C.地下水埋藏条件
    D.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 第1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为()。

    A.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B.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C.建设项目场地含水层污染特征
    D.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答案:B,D
    解析: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选定。

    A: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B: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
    C:环境功能区
    D: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答案:B
    解析: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6. 0m,渗透系数K<=1.0×10-7cm/s
    B.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3. Om,渗透系数K〈=1.0×10-7cm/s
    C.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5m,渗透系数K〈=1.0×10-7cm/s
    D.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 Om,渗透系数K〈=1.0×10-7cm/s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表7,重要防渗区的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0×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

  • 第21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属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的重点。

    A: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B: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湿地
    C:地下水可能出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区域
    D: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

    答案:A,B,C,D
    解析:
    地下水水位变化诱发的湿地退化、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地面塌陷、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沼泽化、土地沙化等都属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 第2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

    • A、污灌区
    • B、渗坑
    • C、排污渠
    • D、渗井
    • E、污水池

    正确答案:A,B,C,D,E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
    A

    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

    B

    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

    C

    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

    D

    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