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家汉语战略________。这不仅被舆论视为对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的“汉语热”的回应,更被解读为中国政府推进汉语言文化的主动性、系统性动作,被世界上最多数量的人口使用,但由于政治、文化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似乎正在谋求一次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式发布 提升B.浮出水面 崛起C.呼之欲出 崛起D.姗姗来迟 提升

题目

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家汉语战略________。这不仅被舆论视为对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的“汉语热”的回应,更被解读为中国政府推进汉语言文化的主动性、系统性动作,被世界上最多数量的人口使用,但由于政治、文化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似乎正在谋求一次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式发布 提升

B.浮出水面 崛起

C.呼之欲出 崛起

D.姗姗来迟 提升


相似考题
更多“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家汉语战略________。这不仅被舆论视为对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的“汉语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家汉语战略_________。这不仅被舆论视为对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的“汉语热”的回应,更被解读为中国政府推进汉语文化的主动性、系统性动作,被世界上最多数量的人口使用,但由于政治、文化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似乎正在谋求一次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B

  • 第2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少国家掀起了“汉语热”,汉语拼音成为了解中国的选修课。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 饺子)“Renminbi”(人民币)赫然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当汉语拼音从“中国标准”变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标准”,这把“语言钥匙”也就成了世界的“文化桥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汉语热”方兴未艾
    B.汉语拼音有益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C.汉语拼音比汉字更受其他国家的欢迎
    D.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通过背景铺垫标志词“近年来”,介绍了“汉语热”的现象,指出汉语拼音成为了解中国的先修课,之后举《牛津英语词典》的例子进行论证,尾句重点强调出汉语拼音成了连接世界的“文化桥梁”,即可以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文段结构是“分—总”结构,主旨句是尾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 第3题:

    2012年8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第五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赛暨颁奖晚会成功举办,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在华留学生米娜历经激烈角逐,最终荣膺“汉语之星”,成为汉语大赛历史上第一位女冠军。“汉语桥”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世界大学生中文大赛,参赛选手均是年龄30岁以下、外国国籍、在国外出生并成长、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高校在校生。灿烂而悠久的中国文化越来越吸引全球的目光。汉语,不仅仅属于中国!这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③我们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正逐步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汉语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整个世界,因此,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故①③观点正确;②④观点错误,舍去。故本题应选C项。

  • 第4题:

    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家汉语战略浮出水面。这不仅被舆论视为对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的“汉语热”的回应,更被解读为中国政府推进汉语言文化的主动性、系统性动作,被世界上最多数量的人口使用,但由于政治、文化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似乎正在谋求一次崛起。
    舆论对中国国家汉浯战略的评价:

    A.汉语正在世界范围内崛起 B.为“汉语热”推波助澜
    C.能彻底改变汉语的弱势地位 D.能迅速有效地将汉语言文化推向全世界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舆论认为“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只有A选项比较符合题意,所以选A。

  • 第5题:

    2012年4月25日《羊城晚报》消息,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近1亿人正在学习汉语,并以每年50%甚至更快速度增长。专家预测,到2013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1.5亿。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C文化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

    D中华文化传播离不开孔子学院


    C
    “孔子学院”的建立,说明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C项观点正确。A、B两项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