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用,这是企业经营制胜的必要条件,因而,伯乐如何识千里马,是主管人员在事事讲求团体效率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夫。伯乐何以能“识”千里马,有靠直觉的,有靠经验的,同样的,主管遴选人才,也是靠直觉、靠经验。然而,经验的判断常常流于主观。所以, ( )。
A.应创造更科学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B.企业选人主要靠经验和直觉
C.人人都应当千里马
D.选才要先选伯乐
第1题:
第2题:
李贺在《马诗》十八首中写道了“伯乐相马”时的要点,请问根据诗歌内容记载,良马的旋毛长在哪里才能说明此为千里马?
第3题:
成语“按图索骥”的故事中,把一只大青蛙当成千里马的人是谁?()
第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呜呼,其真吾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是选自韩愈的《()》
第5题:
《相马经》是中国汉族最早的相马术著作。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之,而伯乐不常有。”而成语()的典故就是有关此书和伯乐儿子的。
第6题:
三国时期,曹操用人讲求“唯德是举”。
第7题:
韩愈以伯乐识别千里马为喻,认为关键全在于慧眼识人才。
第8题:
伯乐
伯乐的儿子
伯乐的爸爸
第9题:
人才遍地都是
识别人才之难
领导者识才能力低
领导者错识人才难免
第10题:
相互依存关系
相互转化关系
主体决定客体的关系
客体决定主体的关系
第11题:
第12题:
领导:人才()
第13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下句是()。
第14题:
海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搞“伯乐相马”,而是实行“赛马”,通过提供岗位和岗位竞争,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人才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将命运的把握交给千里马自己而不是伯乐的出现,这是企业的()
第15题:
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伯乐”原名是?
第16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告诉我们()
第17题:
“反伯乐现象”是指由伯乐识别和培养的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嫉妒心理
第18题: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用人程序
用人战略
用人政策
用人规则
第21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常有
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常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