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第1题:
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第2题:
成语“按图索骥”的故事中,把一只大青蛙当成千里马的人是谁?()
第3题: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月的描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4题:
《相马经》是中国汉族最早的相马术著作。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之,而伯乐不常有。”而成语()的典故就是有关此书和伯乐儿子的。
第5题:
说说《致橡树》诗中“橡树”与“木棉”这两个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6题:
辛弃疾《摸鱼儿》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说明词的下片中所用三个典故的涵义,体会稼轩词“以文为词”的艺术特色。
第7题:
《饮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8题:
“反伯乐现象”是指由伯乐识别和培养的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嫉妒心理
第9题:
伯乐
伯乐的儿子
伯乐的爸爸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真。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第13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下句是()。
第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呜呼,其真吾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是选自韩愈的《()》
第15题:
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伯乐”原名是?
第16题:
乐府民歌《战城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17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18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19题:
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第20题:
快乐
幸福
高兴
不幸福却渴望幸福
第21题:
第22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常有
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常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