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不论如何精彩,但如果时机掌握不好,也无法达到说话的目的。因为听者的内心,往往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要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都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说话的内容比时机重要
B.说话时要把握听者的内心变化
C.掌握说话的时机很重要
D.说话的时机比内容重要
第1题:
第2题:
领导在讲话时需要注意()。
第3题:
我国古代提倡“()”。说话者必须对自己的表达负责,对听者负责。
第4题:
对听到的信息很少深入思考,也很少给予说话者反馈,这属于()
第5题:
罗切斯特先生很想了解简爱,让简爱说话,但简爱没开口,因为简爱()。
第6题:
儿童说话不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
第7题:
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包括:分析听话者、选择话题、注意说话场合和说话对象、把握时机等技巧。
第8题:
第9题:
不爱说话
工作不好
对我不好
第10题:
能够听懂别人的说话但口头表达自己的意思发生障碍;
能够口头表达自己的意思但理解别人的说话发生障碍;
既听不懂别人的说话也不能口头表达自己的意思;
既能听懂别人的说话也能口头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重复他人的话时发生障碍。
第11题:
说话的语调
说话的速度
说话的内容
说话的节奏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口才是()的体现,是运用说话的方式达到交际目的的()。
第15题:
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第16题:
口头交际肯定就是双向交际,因为一个人不能对着墙壁说话。
第17题:
说话应该注意:()
第18题:
当Broca区和Wernicke区之间的神经联系受损时,病人()。
第19题: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自我辩解的倾听者
自我中心的倾听者
被动的倾听者
挑剔的倾听者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