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稳定性检测测点采用垂直布置方式适用于巷道顶底板相对移动两较小的情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题目
围岩稳定性检测测点采用垂直布置方式适用于巷道顶底板相对移动两较小的情况。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似考题
更多“围岩稳定性检测测点采用垂直布置方式适用于巷道顶底板相对移动两较小的情况。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梯形断面和矩形断面巷道检查点的分布要求:()

    A、顶和底板各设一个测点(无腰线测全高)

    B、两墙的上各设一个测点(无中线测全宽)

    C、两墙的中各设一个测点(无中线测全宽)

    D、两墙的下各设一个测点(无中线测全宽)


    参考答案:ABCD

  • 第2题:

    雷达作为无损检测技术,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19)雷达检测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有( )。

    A.纵向连续布线,根据需要在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布置5~7条
    B.采用点测方式,测点间距500mm
    C.保持天线与被测物表面密贴空洞
    D.天线移动速度均匀,移动速度宜为3~5km/h

    答案:A,C,D
    解析:
    P427: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以纵向布线为主,环向(横向)布线为辅。两车道纵向测线应分别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布置测线,根据检测需要可布置5~7条测线;三车道、四车道隧道应在隧道的拱腰部位增加两条测线,遇到衬砌有缺陷的地方应加密。P428:纵向布线采用连续测量方式,特殊地段或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点测方式,测量点距不宜大于200mm,测线每5~10m应有里程标记。P430:必须保持天线与被测衬砌表面密贴(空气耦合天线除外),天线不能脱离结构物表面或任何一端翘起。天线未密贴的允许程度以能够较清晰分辨反射目标为基本要求,否则应及时对已检测段落重新检测。P430:天线应移动平衡、速度均匀,移动速度宜为3~5km/h。

  • 第3题:

    巷道围岩内铅垂应力是导致巷道顶底板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


    错误

  • 第4题:

    关于深部围岩位移监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多点位移计是深部围岩位移测量的常用仪器,通过监测布置在钻孔内不同深度的测点,确定这些测点位移和位移规律
    B. 一般将孔底点设为基点,然后确定其他点相对于此基点的位移。只有当基点位于井巷影响圈以外,可以认为基点是不动点时,其他相对于该基点的位移就是绝对位移
    C. 多点位移计可以监测围岩内部岩体的位移状况,判断岩体位移范围、监测围岩变形稳定快慢等。巷道稳定状况较好时,围岩内部变形的影响范围小,随时间推移变形速率迅速降低,且曲线规律性好,没有异常状态
    D. 离层仪的原理和多点位移计相同,可以确定两点或几个点间的相对位移,相对位移过大,说明岩层发生离层(分离)
    E. 对围岩层间分离情况的监测,主要用于巷道侧壁,特别受采动影响的侧壁活动情况

    答案:A,B,C,D
    解析:
    对围岩层间分离情况的监测,主要用于巷道顶板,特别受采动影响的顶板活动情况。

  • 第5题:

    巷道周边易于出现拉应力的区域为巷道顶底板中部、两帮高度的中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