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一般分为测试和评价两个阶段来进行。()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有关内部控制测评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健全有效时,内部控制测评可以代替实质性审查
    B.内部控制测试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再评价
    C.内部控制再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D.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直接相关
    E.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直接转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答案:B,D
    解析:
    选项A,不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多么健全有效,都应当选择适当方法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实质性审查,即内部控制测评不能代替实质性审查。选项C,对内部控制的在评价,是指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测评的结果对控制风险水平做出进一步评价,而不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再评价。选项E,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当实施控制测评而不是直接实施实质性审查。

  • 第2题:

    下列关于内部控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内部控制测试不能代替实质性审查

    B.内部控制按照其功能不同可分为预防式控制和察觉式控制

    C.任何审计项目都必须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D.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询问、观察、重新操作等方法来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答案:C
    解析:
    选项C,当审计人员决定不依赖某项内部控制时,可以直接对该事项进行实质性审查。

  • 第3题:

    下列有关内部控制测评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健全有效时,内部控制测评可以代替实质性审查

    B、内部控制测试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再评价

    C、内部控制再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D、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直接相关

    E、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直接转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答案:B,D
    解析:
    选项A,不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多么健全有效,都应当选择适当方法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实质性审查,即内部控制测评不能代替实质性审查。选项C,对内部控制的在评价,是指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测评的结果对控制风险水平做出进一步评价,而不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再评价。选项E,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当实施控制测评而不是直接实施实质性审查。

  • 第4题:

    经过对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如果认为控制系统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重大错报或漏报,审计人员应( )。

    A.减少对控制测试的依赖
    B.转入控制测试阶段
    C.转出控制测试阶段
    D.直接转入实质性测试阶段

    答案:B
    解析:
    经过对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如果认为控制系统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重大错报或漏报,审计人员应转入控制测试阶段,选项B正确。@##

  • 第5题:

    (2016年)下列有关内部控制测评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健全有效时,内部控制测评可以代替实质性审查
    B.内部控制测试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再评价
    C.内部控制再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D.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直接相关
    E.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直接转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答案:B,D
    解析:
    选项A,不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多么健全有效,都应当选择适当方法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实质性审查,即内部控制测评不能代替实质性审查。选项C,对内部控制的再评价,是指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对控制风险水平做出进一步评价,而不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再评价。选项E,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当实施控制测试而不是直接实施实质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