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义意?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使得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具法律效力的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突出表现为:一是实体法方面:
    (1)由于历史原因,《劳动法》法只是确立了劳动争议案件的一般原则,可操作性差,尤其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等特殊用人单位作出专门规定,不适应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争议多并且复杂的现状。
    (2)我国的劳动法规范多为授权性条款和义务性条款,缺少对于违反规定该如何追究责任的条款,即使有这样的条款,一般规定也比较原则,执行过程中也难以操作。
    (3)《条例》只规定了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主要是仲裁程序,缺乏规范劳动关系的实体性法规。
    (4)我国现行调整企业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法规,参照的有《条例》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对具体的仲裁程序和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未加以规定或规定得粗糙、泛化,使得操作起来很难。
    (5)有关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时效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条例》、《劳动法》、《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条例》中,但以上规范就劳动争议处理的各种方式在解决争议中的效力、时效的确认、协调,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为实践带来诸多不便。
    二是程序法方面:
    (1)根据《劳动法》、《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的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适用调解、仲裁、起诉,体现了多层次性、多渠道性的优点。但这种“调、裁、审”依次进行的争议处理程序,其弊端是明显的。时间拖得过长。这不仅无法体现法律的效率,而且很可能使矛盾双方积怨加深,特别是不利于给外商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建设问题。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不具备专门处理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争议的人才,不适应劳动争议数量急剧上升的需要,增加了案件的处理难度。
    (3)劳动争议仲裁的实际效用问题。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与实际意义上的仲裁是完全不同的,是由国家强制力确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双方自愿选择,实际上它更接近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行政决定。对于这种裁决,只要一方当事人不服,就可通过起诉的方式使裁决归于无效,实际上劳动仲裁的作用并未得以充分发挥。

  • 第2题:

    试述企业劳动争议的协商解决的步骤。


    答案:
    解析: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的规定,协商的具体步骤是:
    (1)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解决。
    (2)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劳动者一方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3)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当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5日内不做出回应的,视为不愿协商。
    协商的期限由当事人书面约定,在约定的期限内没有达成一致的,视为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书面约定延长期限。
    (4)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经劳动争议仲裁庭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仲裁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争议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仲裁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5)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调解委员会或者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等其他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第3题:

    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统称为( )。

    A.劳动争议处理费用
    B.劳动争议诉讼费用
    C.劳动争议咨询费用
    D.劳动争议赔偿费用

    答案:A
    解析:
    劳动争议处理费用是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法律咨询费。

  • 第4题:

    试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劳动二重性是首先由马克思发现和证明的,正是根据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这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以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基础。


  • 第5题:

    劳动争议处理原则应贯穿于()的全过程。

    A:劳动争议的和议
    B: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
    C: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
    D:劳动争议的审判程序
    E:劳动争议的终审程序

    答案:B,C
    解析: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应该穿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全过程,即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都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