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A
更多“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


    答案:
    解析: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民族战争;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 第2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答案:
    解析:
    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 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命题依据】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只占农村人口8%的地主富农,却占有全部土地的70%?80%。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 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到1931年前后,形成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H民族矛盾的激化,党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战线,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是正确处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根据届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1946年5月4 日发出指示,及时地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比较彻底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完整的概括,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在这条总路线的推动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关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两个减租减息的材料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3)回答本题采用说理分析法,首先第一问根据所给表格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 关系趋向缓和。其次,根据所学理论回答减租减息政策的重要意义,最后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 第3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
    B.没收一切土地
    C.减租减息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減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曰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解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 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

  • 第5题: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
    解析:
    正确。(1)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