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任法而不任贤
B治国的关键是法
C贤君无好法就治理不好国家
D庸君有好法就能治理好国家
第1题:
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是()。
第2题:
秦的速亡,使得法家极端()的法律思想步入穷途。
第3题:
法家针对“礼治”中的“人治”,提出()。
第4题:
()是法家的基本主张,是专制君权在立法上的反应。
第5题:
为什么说没有儒家的“礼治”,也就没有法家的“法治”?
第6题:
法制的前提和条件是()
第7题:
礼治义信
以法治国
礼治义信
法自君出
第8题:
维护礼治
重视德治
提倡人治
无为而治
第9题:
维护礼治
重视德治
提倡人治
提倡法治
第10题:
“礼治”
人治
德治
“法治”
第11题:
形态 歧义
模式 偏差
情态 误解
形势 干扰
第12题:
仁政
人治
礼治
信义
第13题: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包括()。
第14题:
法家的“法治”和儒家的“礼治”的关系是()。
第15题:
法家并不反对人治。
第16题:
儒家的法律观包含()。
第17题:
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是()
第18题:
维护礼治
重视德治
强调人治
突出法治
第19题:
任法而不任贤
治国的关键是法
贤君无好法就治理不好国家
庸君有好法就能治理好国家
第20题:
儒家提倡“礼治”、“德治”、“人治”,排斥否定“法治”
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
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第21题:
二者都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法治”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礼治”代表封建贵族利益
“法治”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礼治”维护家族宗法制度
“法治”与“礼治”是两种制度的对立
第22题:
德治
人治
礼治
法制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