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于绍熙间任漳州知州,他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使“漳民独蒙大儒之泽”,造就一些文人学者,文化发昌盛,文化教育普及。 ”相关问题
  • 第1题: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A

  • 第2题:

    漳绒也称“天鹅绒”,因产于福建漳州,因此叫漳绒。


    A

  • 第3题:

    绍熙元年(1190),朱子出任漳州知事,推行 ,为当地豪强所阻,一年就离任。


    错误

  • 第4题:

    61、漳绒也称“天鹅绒”,因产于福建漳州,因此叫漳绒。


    A

  • 第5题:

    宋明新儒学之所以为新,是因为它回应了印度文化佛学之挑战,使儒学再次复兴。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