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人民法院因李某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向指定银行缴纳违法所得及罚款,于是作出加处滞纳金的行为属行政强制执行。()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题目

某县人民法院因李某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向指定银行缴纳违法所得及罚款,于是作出加处滞纳金的行为属行政强制执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更多“某县人民法院因李某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向指定银行缴纳违法所得及罚款,于是作出加处滞纳金的行为属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卫生局对姚某无证行医的违法行为给予了罚款的行政处罚,但姚某逾期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某县卫生局对姚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查封姚某的财产

    B、冻结姚某的银行存款

    C、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李某购买中巴车从事个体客运,但未办理税务登记,且一直未缴纳税款。A市某县地税局要求李某限期缴纳税款1500元并决定罚款1000元。后因李某逾期未缴纳税款和罚款,该地税局将李某的中巴车扣押,李某不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对缴纳税款和罚款决定,李某应当先申请复议,再提起诉讼

    B.李某对上述三行为不服申请复议,应向某县地税局的上一级地税局申请

    C.对扣押行为不服,李某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D.李某对上述三行为不服申请复议,可以向A市人民政府申请

    E.对限期缴纳税款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正确答案:ABDE
    本题考核涉税案件的复议、起诉、执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所以,对纳税争议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但对处罚决定和强制执行措施不服可以直接起诉。对地税局的行政行为不服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 第3题:

    2008年,北京市为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开始实施汽车尾号限行政策。李某新购路虎车一辆,在尾号限行时仍多次在市区驾车出行。2012年1月1日,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处以李某罚款300元。2012年4月1日,李某逾期未缴纳罚款,交通管理局加处滞纳金500元。2012年4月20日,经催告后,李某仍拒绝缴纳罚款,交通管理局遂通知银行从李某的账户上划拨存款800元予以抵缴。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交通管理局未经催告程序直接对李某加处滞纳金的做法构成违法
    B.交通管理局加处滞纳金500元的行为构成违法
    C-.交通管理局应当将加处滞纳金的标准告知李某,否则构成违法
    D.交通管理局在经过催告程序后通知银行从李某账户上划拨存款抵缴罚款和滞纳金的做法构成违法


    答案:B,C,D
    解析:
    选项A表述错误,不选。《行政强制法》第45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可知,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本身可无须催告即可作出。选项B表述正确,当选。《行政强制法》第45条第2款规定,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选项C表述正确,当选。《行政强制法》第45条第1款规定,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选项D表述正确,当选。《行政强制法》第46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45条规定实施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超过30日,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本题4月1日作出加处滞纳金,4月20曰催告后直接强制执行,中间间隔不到30日,违法。

  • 第4题:

    金融机构超出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________。

    A.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B.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C.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D.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共用题干

    某环保局对甲厂作出罚款l万元的决定,后因甲厂逾期不缴纳罚款,又对甲厂每日加处300元罚款。请问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1万元罚款和300元罚款均属于行政处罚
    B:某环保局对甲厂加处300元罚款属违法行为
    C:某环保局对甲厂的1万元罚款属违法行为
    D:300元罚款属于执行罚

    答案:D
    解析:
    《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D选项中行政拘留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不能由市行政执法局行使。此权力专属于公安机关及具体事件中类似性质的机关。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8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故本题中1万元罚款属于行政处罚。该法第51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可见环保局对甲厂每日加处300元罚款,是合法的。故B选项错误。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的主体,科以新的给付义务,以迫使其履行的强制履行措施。可见本题中的300元即属于执行罚。故A选项错误,不应选。此外,从本题的题干并不能得出环保局作出的1万元罚款行为是违法行为。C选项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70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l周岁婴儿的。因此,A项符合上述第1种情形,正确。胡某,系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且初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的第2种情形,因此,B项当选。对于C项,安某尚未年满70周岁,而且也不具有法定的不予执行行政拘留的其他情形,因此,C项错误,不当选。对于D项,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的第4种情形,因此,D项当选。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9~10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1~12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不可以设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而根据该法第14条,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据此,选项A的说法正确。根据该法第20条规定,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故乡级、中央级行政机关原则上没有处罚实施权,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选项B中的“法规”涵盖了地方性法规,故错误。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的罚款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故选项C的说法错误。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4条规定,县政府的规定不能创设行政处罚,也不能具体规定行政处罚,故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而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条第2款规定,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处罚无效,故选项D的说法正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毁损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可见A、D项正确。治安行政调解的适用条件限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B选项错误。对于符合适用治安行政调解的情形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但调解处理并非公安机关的必然选择,C选项认为只要符合适用治安调解的情形,公安机关就应当适用调解,是错误的。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相对人实施的惩罚性措施。A项的没收保证金是在刑事诉讼中实施的,故不属于行政处罚。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弥补超生给社会造成的损害,故B项不属于行政处罚。吊销驾驶证是为了惩罚丁某的醉酒驾车行为,且由交管局这一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实施,故C项属于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四)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据此,D项显然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是行政处罚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