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依据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相关问题
  • 第1题:

    假设有个经济指标同时能衡量家庭劳动和闲暇时间,应该如何衡量这个指标的变动和GDP变动。


    参考答案:假想的这个指标没有GDP上升快。

  • 第2题:

    以下关于GDP的描述正确的是( )。

    Ⅰ.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Ⅱ.GDP是一国经济和自然资源的正规衡量指标 Ⅲ.GDP不仅包括最终产品价值,也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Ⅳ.GDP仅度量某一时期的新生产产品价值,并不包括过去时期的产值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参考答案:B
    解析:GDP是度量一国经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合,与自然资源的衡量指标无关,故Ⅱ项错误;GDP仅包括最终产品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故Ⅲ项错误。

  • 第3题:

    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根本的标准是这个社会能否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为民众提供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从这个标准来看,以往GDP这类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指标的做法显然是不充分的,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则可以弥补GDP指标的不足,用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不仅如此,幸福指数还是监测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指标,发挥着诊断功能,体现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的幸福指数是我们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的根本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对幸福指数的追踪研究,把握不同社会群体幸福指数的走势和变化规律,将其作为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示器”、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晴雨表”、检测社会良性运转的“预警器”。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幸福指数( )

    A. 是检测社会运转的重要诊断工具
    B. 有助于人们理性把握和认识社会状况
    C. 对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D. 应取代GDP指标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核心指标

    答案:C
    解析:
    文段先指出衡量社会进步发展与否的评判标准。后由GDP的标准引入到幸福指数标准。即文段谈论的主体,后通过不仅---还这一组递进关系提示文段的主题句。后文又通过具体的途径和例子予以证明。结合主题句同义替换显然说的就是幸福指数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意义。故答案选择C。

  • 第4题:

    传统经济统计指标GDP没有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所以必须改变单纯以GDP衡量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国家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


    正确答案:收入再分配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富裕中的贫困”的问题。尽管例如累进所得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富人收入提高的比率,但是富人也有各种逃税、避税的对策,结果并没使他们的收入受到多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经济制度,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实现其最大化利润的目标的。而微观经济学所能提出的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经济政策是以维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为前提的,这就决定资本主义必然存在“富裕中的贫困”。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所做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造成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的论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写照。

  • 第6题:

    GDP被普遍用于衡量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

    • A、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实际的经济增长
    • B、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
    • 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增长,也反映就业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 D、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都用GDP作为指标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禁止仅以()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 A、床号、房间号
    • B、房间号、姓名
    • C、姓名、年龄
    • D、年龄、床号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在2010年7月16日某省委的小组讨论中,省委书记讲了个造桥的故事:“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也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这样干了三次,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但是真正形成财富的就是那一笔。”这说明()

    • A、应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B、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
    • C、单纯的GDP不能准确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
    • D、GDP是国际通行的衡量经济增长的唯一指标

    正确答案:A,C

  • 第9题:

    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正确答案: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根据GDP和GNP来衡量发展水平存在以下缺点:首先,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发展中国家尚未商品化的农业活动等,由于不通过市场进行交换,不能通过货币表现出来,在GDP中无法得到反映。其次,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福利水平。人均GDP
    相近的国家,收入分配状况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财富及财富的增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与分散到大多数人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这很难通过GDP反映出来,同时,它也不能反映出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福利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同时福利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第三,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这一指标往往会因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问题出现较大的统计失真。在比较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必须对各国的GDP指标进行技术处理,并按照汇率折算成统一的货币单位。而汇率只能反映贸易品(以及跨国流动的资本)的价格,无法反映非贸易品(如基础设施和大部分劳务)的价格。各国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不一样,这就造成按汇率来折算各国GDP失真。般说来,低收入国家的非贸易品相对价格较低,因而居民的实际收人耍比按汇率折算的收入高。第四,不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等代价不由市场交换的各方承担,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以及GDP系列指标中。

  • 第10题:

    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


    正确答案:GDP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

  • 第11题:

    问答题
    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国家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

    正确答案: 收入再分配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富裕中的贫困”的问题。尽管例如累进所得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富人收入提高的比率,但是富人也有各种逃税、避税的对策,结果并没使他们的收入受到多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经济制度,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实现其最大化利润的目标的。而微观经济学所能提出的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经济政策是以维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为前提的,这就决定资本主义必然存在“富裕中的贫困”。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所做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造成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的论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写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

    正确答案: GDP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GDP是衡量一国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而GDP的增长率则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


    正确答案:√
    “一静”(GDP)和“一动”(GDP增长率),共同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趋势。

  • 第14题:

    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但有局限性。下列关于GDP局限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它不能完全反映经济活动的总量
    B.它不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C.它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
    D.它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答案:A,B,C,D
    解析:
    ABCD【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其局限性表现在:(1)由于GDP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产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2)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不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如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有可能大于生产所带来的利益。(3)GDP也没有涉及收入与分配。不能反映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

  • 第15题:

    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与人口指标相结合计算人均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唯一重要综合指标是人均GDP。()


    答案:错
    解析:
    国内生产总与人口指标相结合可以计算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重要综合指标。

  • 第16题:

    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局限性()

    • A、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
    • B、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 C、GDP不能反映所有的经济活动
    • D、GDP并不是衡量社会福利的完美指标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什么是GDP,有人说GDP指标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产出潜力的核心指标,你认为如何?结合学过的内容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不对。城市开放系统,仅用GDP指标不能反映城市经济的潜力,城市基础产业的生产产量指标反映城市的经济产出潜力。

  • 第18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政绩,把()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

    • A、倾听群众呼声、履行为民服务宗旨、维护群众利益
    • B、能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C、各项政绩能否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
    • D、GDP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正确答案:B,C

  • 第19题:

    确认患者时仅以姓名和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对于不能通过直接指标统计的,可以从能够反映质量效益的指标来衡量经济的增长。要加强对质量和效益指标的重视,比如企业的()、单位GDP的耗能、教育投入、教育情况等。

    • A、盈利能力
    • B、稳定增长的情况
    • C、单位GDP的产出

    正确答案:A,B,C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正确答案: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根据GDP和GNP来衡量发展水平存在以下缺点:首先,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发展中国家尚未商品化的农业活动等,由于不通过市场进行交换,不能通过货币表现出来,在GDP中无法得到反映。其次,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福利水平。人均GDP
    相近的国家,收入分配状况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财富及财富的增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与分散到大多数人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这很难通过GDP反映出来,同时,它也不能反映出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福利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同时福利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第三,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这一指标往往会因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问题出现较大的统计失真。在比较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必须对各国的GDP指标进行技术处理,并按照汇率折算成统一的货币单位。而汇率只能反映贸易品(以及跨国流动的资本)的价格,无法反映非贸易品(如基础设施和大部分劳务)的价格。各国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不一样,这就造成按汇率来折算各国GDP失真。般说来,低收入国家的非贸易品相对价格较低,因而居民的实际收人耍比按汇率折算的收入高。第四,不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等代价不由市场交换的各方承担,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以及GDP系列指标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确认患者时仅以姓名和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