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就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2题: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奠基阶段确定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正确的是?()
第3题:
对待资本主义的物质和文化,共产党人应该()。
第4题:
对于传统师德也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5题:
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 ④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同时保留基本特征
第6题:
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 ①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过程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
第7题:
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第8题:
对待传统文化,应遵循“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9题:
传承弘扬、全盘接收
尊重崇敬、顶礼膜拜
有容乃大、开放发展
充满自豪、抵制西方
第10题:
继承功能
传递功能
选择功能
创造功能
第11题:
继承功能
传递功能
选择功能
创新功能
第12题:
筛选
传播
创造
保存
第13题: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第14题:
毛泽东说:“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由此看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第15题: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坚持的正确态度是()。
第16题: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 ①彻底摒弃 ②坚持辩证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批判地继承 ④先继承,后发展
第17题:
2014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纪念,红军在长征中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第18题: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第19题:
无论是对待民族文化还是外国文化,我们都要坚持()的方针。
第20题: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小孩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孝经》等在内的古文。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笼统地提倡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21题:
继承功能
传递功能
选择功能
创新功能
第22题:
世界文明
现代文明
历史文明
第23题:
选择
传播
传承
创新
第24题: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全盘西化
坚守传统
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