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人口普查,某省外出人口达2091.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约26%,其中,外出省内1040.8万人,外出省外1050.6万人,分别占外出人口总数的49.8%和50.2%。在省内外来人口中,有82.8%的人口由乡村到城镇,其中,由乡村进入大中城市、小城镇的人口分别占省内外来人口的48.8%、34%。在外出省外人口中,92.89%的人口来源于乡村、7.11%的人口来源于城镇。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该省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2013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66

题目
2010年人口普查,某省外出人口达2091.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约26%,其中,外出省内1040.8万人,外出省外1050.6万人,分别占外出人口总数的49.8%和50.2%。在省内外来人口中,有82.8%的人口由乡村到城镇,其中,由乡村进入大中城市、小城镇的人口分别占省内外来人口的48.8%、34%。在外出省外人口中,92.89%的人口来源于乡村、7.11%的人口来源于城镇。

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该省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2013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66.4万人,实现就业133.3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0万人,第三产业49.44万人。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实现就业123.39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5万人,第三产业48.47万人。2015年截至第三季度,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实现就业121.2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1.47万人,第三产业48.53万人。
2015年截至第三季度,该省回流的省外务工人员中,在二、三产业实现就业的人数占总体比重约为:

A.五成多
B.六成多
C.七成多
D.八成多

相似考题

1.北京市2010年常住人口为1961. 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04. 3万人,增长44.5%。平均每年增加60. 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 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 9%。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68. 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39. 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 45 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査的2.91人减少了0.46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 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 6%;女性为948. 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 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 9下降为106. 8。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15-64岁的人口为1621. 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 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0. 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 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7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8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5. 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0. 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82. 7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1. 6万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8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5. 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633. 6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29. 3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8. 5个百分点。 2000年,北京市14岁以下人口总数是( )。 A. 160. 2 万人 B. 172. 5 万人 C. 178.4 万人 D. 184. 5万人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 2015年截至第三季度,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1.47万人,第三产业48.53万人”。
第三步,根据比重=部分量/整体量,数据本身不大,取整处理即可,2015年截至第三季度,该省回流的省外务工人员中,二、三产业实现就业人数占总体比重为

直除首位商6。
更多“ 2010年人口普查,某省外出人口达2091.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约26%,其中,外出省内1040.8万人,外出省外1050.6万人,分别占外出人口总数的49.8%和50.2%。在省内外来人口中,有82.8%的人口由乡村到城镇,其中,由乡村进入大中城市、小城镇的人口分别占省内外来人口的48.8%、34%。在外出省外人口中,92.89%的人口来源于乡村、7.11%的人口来源于城镇。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6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2012年中国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的同比增长率按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城镇人口>女性人口>男性人口
    B. 城镇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
    C. 女性人口>男性人口>城镇人口
    D. 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男性人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增长率的比较。2012年男性人口的增长率是、女性人口的增长率是、城镇人口的增长率是,结合分数性质即可比较出大小,城镇人口女性人口男性人口。本题选A。

  • 第2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6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相较于2011年,2012年的乡村就业人员

    A. 增加904万人
    B. 减少904万人
    C. 增加1472万人
    D. 减少1472万人

    答案:B
    解析:
    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比2011年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增加了1188万人,所以乡村就业人员减少,1188-284=904万人。本题选B。

  • 第3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元。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5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48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3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相较于2011年,2012年的乡村就业人员

    A、增加904万人 B、减少904万人
    C、增加1472万人 D、减少1472万人

    答案:B
    解析: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3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所以11年乡村就业人员为(76704-284)-(37102-1188)=40506,所以12年比11年少40506-39602=904

  • 第4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元。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5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48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3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2012年中国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的同比增长率按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城镇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B、城镇>女性>
    C、女性>男性>城镇D、女性>城镇>男性

    答案:B
    解析:
    城镇人口增长率为2103/69079,男性人口为327/69068,女性人口为342/62667,比较三个分数可以知道为城镇>女性>男性

  • 第5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2012年中国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的同比增长率按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 城镇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
    B. 城镇人口>女性人口>男性人口
    C. 女性人口>男性人口>城镇人口
    D. 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男性人口

    答案:B
    解析:

  • 第6题:

    2010年人口普查,某省外出人口达2091.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约26%,其中,外出省内1040.8万人,外出省外1050.6万人,分别占外出人口总数的49.8%和50.2%。在省内外来人口中,有82.8%的人口由乡村到城镇,其中,由乡村进入大中城市、小城镇的人口分别占省内外来人口的48.8%、34%。在外出省外人口中,92.89%的人口来源于乡村、7.11%的人口来源于城镇。

    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该省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2013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66.4万人,实现就业133.3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0万人,第三产业49.44万人。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实现就业123.39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5万人,第三产业48.47万人。2015年截至第三季度,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实现就业121.2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1.47万人,第三产业48.53万人。
    2010年该省外出到本省人数约是外出到北京市人数的( )倍。

    A.低于10倍
    B.在10—20倍之间
    C.在20—30倍之间
    D.高于30倍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和饼状图,“ 2010年该省外出省内1040.8万人,外出省外1050.6万人,在外出省外人口中,外出到北京占3.45%”。
    第三步,根据部分量=整体量×比重,2010年该省外出到本省人数约是外出到北京市人数的

  • 第7题:

    2010年人口普查,某省外出人口达2091.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约26%,其中,外出省内1040.8万人,外出省外1050.6万人,分别占外出人口总数的49.8%和50.2%。在省内外来人口中,有82.8%的人口由乡村到城镇,其中,由乡村进入大中城市、小城镇的人口分别占省内外来人口的48.8%、34%。在外出省外人口中,92.89%的人口来源于乡村、7.11%的人口来源于城镇。

    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该省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2013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66.4万人,实现就业133.3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0万人,第三产业49.44万人。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实现就业123.39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5万人,第三产业48.47万人。2015年截至第三季度,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实现就业121.2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1.47万人,第三产业48.53万人。
    能够从上述材料中推出的是:

    A.2010年该省外出到福建的人口数是外出到贵州的人口数的三倍多
    B.2010年该省有100多万人口从城镇外出到其他省份
    C.2010年该省由乡村进入本省小城镇的人口多于全省外出进入广东省的人口
    D.2014年回流的省外务工人员中,进入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高于上年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现期倍数计算。定位饼状图,2010年,外出到福建的人口数占比是6.15%,外出到贵州的人口数占比是2.39%,由于整体量相等,可以用比重代替人数进行计算,6.15%<2.39%×3,错误。
    B选项,求部分量。定位第一段,2010年,外出省外1050.6万人,其中7.11%的人口来源于城镇。根据部分量=整体量×比重,所以2010年从城镇外出到其他省份人数为1050.6×7.11%<100万人,错误。
    C选项,求部分量。定位第一段和饼状图,根据部分量=整体量×比重,2010年,由乡村进入本省小城镇的人口(1040.8×34%万人)少于全省外出进入广东省的人口(1050.6×36.88%万人),错误。
    D选项,比重比较。定位第二段,2013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66.4万人。其中,第三产业49.44万人。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其中第三产业48.47万人。根据比重=部分量/整体量,则2014年进入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为

    前者高于后者,正确。

  • 第8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出的是:

    A. 2012年城镇男性人口数贵大于城镇女性人口数量
    B. 2012年本地农民工的增加量小于外出农民工的增加量
    C. 在不存在人口跨境流动的前提下,2026年中国大陆人口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数最多比2012年多22287万人
    D. 2012年乡村人口转移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的数量最多不超过1434万人

    答案:C
    解析:
    A项,资料中没有给出城镇人口中男性、女性的具体数据,故无法推出此项;
    B项,增长量比较,当增长率较小时,按现期量×增长率进行比较,显然9925×5.4%>16336×3.0%,说明本地农民工的增加量大于外出农民工的增加量,故本项错误;
    C项,当资料中已统计的2012年15~59岁(含不满60周岁)部分的人全部集中在15~29岁(含不满30周岁)之间,且不考虑此后14年的死亡人口,那么到2026年时,该部分的人数将实现最大增量,即由2012年时的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随年龄增长全部进入15~59岁(含不满60周岁)部分,故此项正确。
    D项,若考虑乡村人口中的出生人口,以及城镇人口中的死亡人口时,该项描述则不一定正确,故该项不正确。
    综上,本题选择C项。

  • 第9题:

    2010年人口普查,某省外出人口达2091.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约26%,其中,外出省内1040.8万人,外出省外1050.6万人,分别占外出人口总数的49.8%和50.2%。在省内外来人口中,有82.8%的人口由乡村到城镇,其中,由乡村进入大中城市、小城镇的人口分别占省内外来人口的48.8%、34%。在外出省外人口中,92.89%的人口来源于乡村、7.11%的人口来源于城镇。

    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该省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2013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66.4万人,实现就业133.3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0万人,第三产业49.44万人。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实现就业123.39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5万人,第三产业48.47万人。2015年截至第三季度,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实现就业121.2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1.47万人,第三产业48.53万人。
    2010年,该省由乡村进入省内大中城市的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约为:

    A.6%
    B.13%
    C.19%
    D.24%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的求比重。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2010年人口普查,某省外出人口达2091.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约26%。其中,外出省内1040.8万人,由乡村进入大中城市的人口占省内外出人口的48.8%”。
    第三步,乡村进入省内大中城市的人口为1040.8×48.8%万人,根据整体量=部分量/比重,
    2010年全省人口为

    万人,再根据比重=部分量/整体量,故2010年,该省由乡村进入省内大中城市的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约为

    和A选项最为接近。

  • 第10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镇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8.2%;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2012年中国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的同比增长率按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 城镇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
    B. 城镇人口>女性人口>男性人口
    C. 女性人口>男性人口>城镇人口
    D. 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男性人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增长率的比较。2012年男性人口的增长率是

    、女性人口的增长率是

    、城镇人口的增长率是

    ,结合分数性质即可比较出大小,城镇人口>女性人口>男性人口。本题选B。

  • 第11题:

    2010年人口普查,某省外出人口达2091.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约26%,其中,外出省内1040.8万人,外出省外1050.6万人,分别占外出人口总数的49.8%和50.2%。在省内外来人口中,有82.8%的人口由乡村到城镇,其中,由乡村进入大中城市、小城镇的人口分别占省内外来人口的48.8%、34%。在外出省外人口中,92.89%的人口来源于乡村、7.11%的人口来源于城镇。

    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该省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2013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66.4万人,实现就业133.3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0万人,第三产业49.44万人。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实现就业123.39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5万人,第三产业48.47万人。2015年截至第三季度,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实现就业121.2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1.47万人,第三产业48.53万人。
    2010年,该省外出到江、浙、沪三省市中的人口总数约为( )万人。

    A.158
    B.235
    C.314
    D.467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的求部分量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和饼状图,2010年,外出省外1050.6万人,外出到江苏、浙江、上海的比重分别为4.96%、12.66%、4.71%。
    第三步,根据部分值=整体值×比重,可得外出到江、浙、沪三省市的人口总数约为1050.6×(4.96%+12.66%+4.71%)≈1051×22%≈231(万人)。

  • 第12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元。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5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48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3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出的是:

    A、2012年城镇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城镇女性人口数量
    B、2012年本地农民工的增加量小于外出农民工的增加量
    C、在不存在人口跨境流动的前提下,2026年中国大陆人口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数最多比2012年多22287万人
    D、2012年乡村人口转移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的数量最多不超过1434万人

    答案:D
    解析:
    A选项,只有总体男性、女性,木有城镇的男性、女性,无法判断;B选项,“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根据现期和增长率可以得出本地增加量大于外出;C选项,数据不够无法推出;D选项,“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假设出生死亡全在城镇,则乡村减少的人口就是转移进城市的人口,所以最多不超过143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