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60岁。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患者经治疗后心源性休克纠正,但10h后突然心脏停搏而死亡。最可能的死因是A、心律失常B、泵衰竭C、心脏破裂D、乳头肌断裂E、室间隔穿孔

题目
男性,60岁。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患者经治疗后心源性休克纠正,但10h后突然心脏停搏而死亡。最可能的死因是

A、心律失常

B、泵衰竭

C、心脏破裂

D、乳头肌断裂

E、室间隔穿孔


相似考题
更多“男性,60岁。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患者经治疗后心源性休克纠正,但10h后突然心脏停搏而死亡。最可能的死因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性,58岁。因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就诊。给患者做健康教育时哪项不正确A、选用低盐低脂饮食

    B、饮食不宜过饱

    C、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D、硝酸酯类药应保存在光线充足的地方

    E、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

    典型心绞痛的特点应是A、左胸孔头部发作性疼痛

    B、持续左胸疼

    C、短暂压榨样疼痛伴手指发麻

    D、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伴手指发麻

    E、持续性压榨性胸骨后疼痛

    4小时后随访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血压为11.5/8kPa(86/60mmHg)伴四肢冷,大汗淋漓。考虑有心源性休克。在抗休克治疗原则中,下列哪项较重要A、应用扩血管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

    B、快速补充血容量

    C、激素治疗提高应激性

    D、主要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强心药

    E、缩血管药保证冠状动脉的灌注

    首选升压药应是A、酚妥拉明

    B、间羟胺(阿拉明)

    C、多巴胺

    D、去甲肾上腺素

    E、异丙肾上腺素

    患者经治疗以后,心源性休克纠正。10小时后突然心脏骤停死亡。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泵衰竭

    B、心律失常

    C、心脏破裂

    D、乳头肌断裂

    E、室间隔穿孔

    如果患者心肌梗死为右室梗死,当出现心源休克时,应首选哪项治疗A、补充血容量

    B、缩血管药物

    C、强心剂

    D、血管扩张剂

    E、利尿剂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A


    问题 4 答案:C


    问题 5 答案:B


    问题 6 答案:D

  • 第2题:

    男性,60岁。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患者经治疗后心源性休克纠正,但10h后突然心脏停搏而死亡。最可能的死因是

    A、心律失常

    B、泵衰竭

    C、心脏破裂

    D、乳头肌断裂

    E、室间隔穿孔


    参考答案:A

  • 第3题:

    患者,女,59岁。心前区疼痛不止,突然昏迷,呼吸困难,现场进行PCR急救,常见的并发症是( )

    A.心搏骤停
    B.肺水肿
    C.胃内容物反流
    D.心脏移位
    E.心力衰竭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病人经治疗后心源性休克纠正,但10h后突然心脏停搏而死亡,最可能的死因是( )

    A.心律失常

    B.泵衰竭

    C.心脏破裂

    D.乳头肌断裂

    E.室间隔穿孔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男性,60岁。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患者经治疗后心源性休克纠正,但10h后突然心脏停搏而死亡。最可能的死因是

    A.心律失常
    B.泵衰竭
    C.心脏破裂
    D.乳头肌断裂
    E.室间隔穿孔

    答案:A
    解析:
    由题目中的叙述可知该病人为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最多见,严重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等均可导致本症。而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本题中其他的四个选项与心源性休克都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其最有可能的死因是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