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正确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
    (2)(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 第2题: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的作者是韦庄。()


    参考答案:正确

  • 第3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正确答案:
    10(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炼字
    (2)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 第4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2分)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正确答案:
    (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分,答出两句2分,答出其中一句1分)
    (2)“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 第5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了:
    雕栏玉砌:
    朱颜:
    (2)这首词中有哪些借景抒情的句子,其表达效果如何
    (3)这首词哪句是比喻句,表达效果如何


    答案:
    解析:
    (1)了:终了,完结。雕栏玉砌:带雕饰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南唐故国的宫苑。 朱颜:年轻时特有的红润的脸色。
    (2)这首词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密切融合,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带有情感的色彩。如“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本来都是美好的景物,但这些美好的景物在作者的眼中却构成了反面的刺激,使他想起故国美好的时日,因而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不是愉悦,而是无可奈何的感伤。
    (3)这首词的末尾两句,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成为比喻忧愁的千古名句。忧愁本来是一种情绪,但作者将之比作一江东去的春水,滚滚而逝,连绵不绝,使抽象情绪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受到直接的感染。?

  • 第6题:

    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中一共写了几种颜色?


    正确答案: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中一共写了7种颜色。

  • 第7题: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凡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乐观的对待生活。诗人的安慰具有哲理意味。

  • 第8题:

    菩萨蛮》属于词的哪个种类? ()

    • A、 长调
    • B、 慢词
    • C、 小令
    • D、 短调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读ruó,“揉搓”之意。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正确答案: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 第10题:

    下列词句属于韦庄词的是()

    •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 B、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萨蛮》)
    •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 D、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李璟)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问答题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凡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乐观的对待生活。诗人的安慰具有哲理意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辛弃疾的《菩萨蛮》这首词共押了()种韵。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对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首小词描述了一个美人梳妆簪花的景象

    B. 这首小词寄托了温庭筠“不遇”的感慨之情

    C. 这首词收录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著的《花间集》

    D. 张惠言对这首词的评语是“感士不遇也”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下列词作中,属于李煜创作的是()

    A.《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B.《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C.《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参考答案:BD

  • 第15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解析】答题模式为:字面义+文中义,(手法+表达效果),作用(内容上,情感上,结构上)
    【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E
    (2)【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解析】从“愁”到“笑”,显然是作者情感的一个变化。考生要根据上下阕内容的变化,分析其中的原因。
    【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
    《菩萨蛮?北固题壁》赏析:
    赏析:这首《菩萨蛮?北固题壁》是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兼书法家郭麟所作。这首词在形式上采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江流绕着群山盘旋流逝远去以及江中的帆船依流或行或停的景象。作者形象的写出了江河流逝、群山却似乎要百般阻拦,但却终究奔流而去。
    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译文为草根博览所作,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 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 第16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是怎样围绕明月抒写作者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的
    (2)这首词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这首词以仰望明月为线索抒情,上下片作者的思想感情各有一次起伏变化。上片写出世与入世思想的起伏变化。词人把酒问月,不知月亮是什么时候才有的,也不知道在仙界今天是哪一年,想到天上看个究竟,但是又担心天上寒冷孤寂,故还不如待在人间。仕途上的坎坷,使他产生了出世的念头,但他的内心还是眷恋着人世间的生活。下片写对人间离别之苦由遗憾到达观的过程。词人先是怨恨月亮好像故意和人作对,偏偏在人离别的时候变圆。因为圆月是团圆的象征,而他们兄弟却不能团聚。但词人又很快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认为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间的悲欢离合也是常有之事,自古以来,难以求全。情绪由焦虑转为解脱,由痛苦转为达观。 (2)这首词一反以往词专门表现艳情的传统,在词中表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上片谈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结论是,人间虽有烦恼,但也胜过天上的孤寂,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的挚爱之情。下片谈对悲欢离合的看法,以自然之理比喻人生之理,指出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以通达的态度来看待人生,才能摆脱内心的烦恼。?

  • 第17题:

    清朝的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是“感士不遇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首词的题目是《菩萨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下列对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首小词描述了一个美人梳妆簪花的景象
    • B、这首小词寄托了温庭筠“不遇”的感慨之情
    • C、这首词收录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著的《花间集》
    • D、张惠言对这首词的评语是“感士不遇也”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蝶恋花》,《菩萨蛮》,《柳梢青》等都是词的题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读ruó,“揉搓”之意。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什么感受?


    正确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词句属于韦庄词的是()
    A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B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萨蛮》)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D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李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中一共写了几种颜色?

    正确答案: 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中一共写了7种颜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菩萨蛮》是()
    A

    曲牌名

    B

    诗歌名

    C

    词牌名

    D

    词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