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两清洁车执行A、B两地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乙两车单独清扫分别需2小时,3小时,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6千米,A、B两地共有多少千米?

    A.20

    B.30

    C.40

    D.50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甲、乙两清洁车执行A、B两地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乙两车单独清扫分别需2小时、3小时,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6千米,A、B两地共有多少千米?

    A.20 B.30 C.40 D.50


    正确答案:B
    18.B【解析】甲乙过了 小时后相遇,则A、B两地共有 千米。

  • 第3题: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6小时后在A、B两地中点相遇,如果甲每小时多走8公里,乙提前2小时出发,则甲、乙两人仍在中点相遇,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

    A.168
    B.192
    C.256
    D.304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对于甲,两次都是到达中点,故路程相等;第二次因乙提前两小时,且乙速度不变,得到第二次甲走了4个小时;设甲的速度为v,路程相等,有(v+8)×4=v×6,解得v=16。
    第三步,求得甲的路程为96,乙的路程也为96,所以AB总路程为192。

  • 第4题:

    读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11-12题。



    甲、乙两地气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查看材料

    A.地形和洋流
    B.风带和洋流
    C.纬度和风带
    D.地形和纬度

    答案:A
    解析: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洋流等。两地纬度大体相同;甲地海拔较高,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而乙地则受到暖流影响,海拔较低,甲地气温较乙地低。A正确。

  • 第5题:

    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据图分析,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B.地形的差异
    C.白昼时间的差异
    D.大气环流差异

    答案:D
    解析:

  • 第6题: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B
    解析:
    根据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里斯本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两地降水量都集中在冬季,都为地中海气候。里斯本直接面向大西洋,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较多,所以降水较多,而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

  • 第7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为甲乙两地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2)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国家,分析原因。(3分)
    (3)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
    (4)与乙地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干旱。分析该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3分)


    答案:
    解析:
    (1)乙地冬季气温较甲地低,雨季较甲地长,夏季降水较甲地少。原因:甲、乙均为热带季风气候,但乙地纬度较甲地高,且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所以冬季气温较甲地低。甲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多,但雨季较短.而夏秋季乙地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富.雨季较长。 (2)甲地所在国家为印度,印度生育观念落后,早婚现象严重,且受宗教的影响,人口出生率较高。而且,目前的人口死亡率较低,加上印度人口众多,导致其成为世界上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国家。
    (3)有利影响:全年高温,热量充足,作物生长期长;雨季降水多,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影响:降水变率大,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
    (4)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温和少雨,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高温多雨。大陆西岸地区受副高或东北信风的控制,形成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

  • 第8题:

    比较甲、乙两地的死亡率大小,要用哪个指标().

    • A、RR
    • B、AR
    • C、OR
    • D、SMR
    • E、AR%

    正确答案:D

  • 第9题: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下面各小题。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 B、甲、乙两地使用相同的区时
    •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 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比较甲、乙两地新生儿的死因构成比,宜绘制]()

    • A、直条图
    • B、圆图
    • C、线图
    • D、直方图
    • E、散点图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5厘米,甲、丙两地的距离为12厘米,乙、丙两地的距离为9厘米,并量得丁地与甲、乙两地的距离都为7.5厘米,问丙、丁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公里?(  )
    A

    90

    B

    120

    C

    75

    D

    150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于92+122=152,所以甲、乙、丙三地构成直角三角形,丁为甲、乙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可知,丙、丁的距离为甲、乙的一半,即15÷2=7.5厘米,因此丙、丁的实际距离为7.5×1000000=7500000厘米=75公里。

  • 第12题:

    多选题
    经营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
    A

    计量经营指标实际结果

    B

    比较发现重要不利差异

    C

    二维分析差异形成原因

    D

    针对原因提出管理建议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比较甲、乙两地新生儿的死因构成比,宜绘制


    正确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圆图用于描述或比较分类变量各类别所占的构成比。本题中,两地新生儿的各种死因可看成分类变量的各类别,比较其构成宜绘制圆图,故选项B正确。

  • 第14题:

    比较甲、乙两地的死亡率大小,要用哪个指标( )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8分)


    答案:
    解析:
    (1)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2)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 第16题:

    图A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图B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答案:C
    解析:
    甲、乙两地位于南纬33°附近,降水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从比例尺来看,两地相距约250 km.大陆东岸有暖流.降水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最有可能是地形,甲地位于沿海迎风坡上,降水量大。

  • 第17题:

    读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题。



    甲、乙两地气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查看材料

    A.地形和洋流
    B.风带和洋流
    C.纬度和风带
    D.地形和纬度

    答案:A
    解析: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洋流等。两地纬度大体相同;甲地海拔较高,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而乙地则受到暖流影响,海拔较低,甲地气温较乙地低。A正确。

  • 第18题: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答案:D
    解析:
    里斯本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所以夏季气温低于雅典。D项符合题意。

  • 第19题:

    经营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

    • A、计量经营指标实际结果
    • B、比较发现重要不利差异
    • C、二维分析差异形成原因
    • D、针对原因提出管理建议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下列题。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 B、甲、乙两地使用相同的区时
    •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 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比较澳大利亚东北沿海与东南沿海海洋运输业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差异:东南沿海的海运业较东北沿海更发达(规模和运量更大)。
    原因:①东南沿海海底较深,适宜港口建设和海上航运。东北沿海有大面积珊瑚礁分布,海水较浅,不利于海上航运;②东南沿海(气候温和)人口稠密,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对海运需求量大;③东北沿海气候湿热,人口和矿产资源相对较少,经济规模较小,航运需求量较东南沿海小。

  • 第22题:

    问答题
    比较澳大利亚东北沿海与东南沿海海洋运输业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差异:东南沿海的海运业较东北沿海更发达(规模和运量更大)。
    原因:①东南沿海海底较深,适宜港口建设和海上航运。东北沿海有大面积珊瑚礁分布,海水较浅,不利于海上航运;②东南沿海(气候温和)人口稠密,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对海运需求量大;③东北沿海气候湿热,人口和矿产资源相对较少,经济规模较小,航运需求量较东南沿海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比较甲、乙两地的死亡率大小,可用哪个指标
    A

    RR

    B

    AR

    C

    OR

    D

    SMR

    E

    AR%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