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
【试题题干】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教育不普及不提高,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这句话表明( )
A.事物内部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人们不能否认和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第1题:
瑞士生产的“斯瓦奇”手表为许多收藏家、投机商所青睐。它的售价通常仅为40美元左右,但是其产品设计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有时还被设计成怪异的形象,表现出十足的个性。“斯瓦奇”表一般上市量有限,特别是为促销或纪念某个历史事件而生产的特制表数量更少。由此可以推出( )。
A.人们购买“斯瓦奇”表并不都是看中它的计时功能
B.生产厂家把表的价格定得不合理,过于廉价
C.“斯瓦奇”表被许多人作为珍贵礼品赠送
D.设计最匿异、又只有唯一一块的“斯瓦奇”表售价一定最高
正确答案:A
首先,选项A中的“并不都”是一个核心词汇,符合可能原则,而且与题干主题一致。选项B主题成为厂家,不对。选项C主题是对的,但是文中并没有表达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的意思。选项D与文中意思相悖,文中斯瓦奇手表是廉价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2题:
3、“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试题题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运用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德手段
【猜题理由】“货币政策”等相关知识是近几年常考的热点,并且考核在不断升温,这就要用相关知识与其有机结合,命制此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这一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答案】A
【解析】运用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显然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故选A.
第3题:
5 21、“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
【试题题干】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第32题: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依据和目标是什么? (10分)
【猜题理由】近年来,对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的有关知识的考核在不断升温,命制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知识点设置非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背景和情境作为试题素材,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答案】(1)依据:思想道德具有时代性,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培育“四有”公民,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4题:
17、“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综合国力的核心
【试题题干】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强调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因为( )
A.教育、科技和人才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B.教育、科技和人才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C.教育、科技和人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D.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
【猜题理由】本题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考核了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性。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C入选;A、B、D三项错误。
第5题:
27、“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试题题干】2010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
A.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B.人民群众写揭发信
C.政府“一把手”的监督
D.政府公职人员自身提高道德素质
【猜题理由】“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本题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材料,命制此题时代气息很强。这一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答案】 A
【解析】要注意审题眼“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很显然建立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是关键。B、C、D均不是关键因素。
第6题:
家庭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关系着()的兴衰。
第7题:
目前文化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恶搞名著”、“恶搞经典”等现象,其内容低俗,对中小学生影响不可小视。这表明文化建设应该()①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
第8题:
“神十”、“嫦娥飞天”、“蛟龙下海”、“歼15飞鲨”一鸣惊人、高铁奔驰……这些全国人民无比自豪的巨大成就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企制造。这体现了()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国有企业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引领作用③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作用④做大做强国企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第9题:
结合实际谈谈,国家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制定《教育法》的重要立法宗旨?
第10题:
小英、小红、小燕三个人讨论一道题,当每人都把自己的解法说出后,小英说:“我做错了。”小红说:“小英做对了。”小燕说:“我做错了。”老师看过她们的答案并听了她们的上述意见后,说三个人中有一个人答案正确,有一个人意见正确。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谁的答案正确()。
第11题: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②③④
第12题:
【↑】
【→】
【↓】
第13题:
A.RouterC会使用ICMP通知Host1“Host2无法到达”
B.RouterC会使用ICMP通知Host1“Host1无法到达”
C.RouterC会使用ICMP通知Host1,RouterA和RouterB“Host2无法到达”
D.RouterC会发送一个“DestinationUnreachable”的消息类型
E.RouterC会发送一个“RouterSelection”的消息类型
F.RouterC会发送一个“SourceQuench”的消息类型
第14题:
5、“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试题题干】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体现了( )
A.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公民的政治权利必须依法行使
C.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 D.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猜题理由】近年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的考核在不断升温,命制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以“2010年两会”这样的背景和情境作为试题素材,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民主权利。A、B混淆了公民与人民的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含敌人。C材料未体现。
第15题:
16、“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试题题干】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有利于政府( )
①贯彻依法行政原则 ②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③提高办事效率 ④监督其他国家机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猜题理由】近年来,对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有关知识的考核在不断升温,命制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背景和情境作为试题素材,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察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意义,①②③符合题意,监督其他国家机关是人大的职权,故④错误,答案为C.
第16题:
20、“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加强师德教育
【试题题干】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夸美纽斯曾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D.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猜题理由】近几年高考政治对“知识与道德修养”考查的趋势加强,这种题型能够很好地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体现高考以“能力立意”为重,因而高考中经常出现。备考时要以社会实际材料为素材,从经济、政治、哲学等角度综合分析,特别是要以生活与社会的知识分析经济、政治和社会热点。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修养和道德修修养一不可,不能割裂开来,故排除A、C两项;而B项不合题意。
第17题:
在配置平台中,给主机新增一个自定义字段存储数据,以下哪种操作时正确的?()
第18题:
单元格G12应输入()
第19题:
从神舟飞天到蛟龙潜海,从青藏铁路到高铁的“中国速度”,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无一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标志,无一不是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集中体现。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①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②就全国而言,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③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④国有经济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第20题:
在进行绿灯/绿黄灯确认,人工按压()键2秒钟弹出“非正常行车确认”窗口。
第21题: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有()①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②郭守敬的“授时历”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火器发明和使用
第22题:
国家
社会
团体
家族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