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在专用电脑中的某财团的商业核心机密被盗窃。该财团的三名高级雇员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经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第一,机密是在电脑密码被破译后窃取的:破译电脑密码必须受过专门训练。第二,如果甲作案,那么丙一定参与。第三,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专门训练。第四,作案者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人或一伙。从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题目

储存在专用电脑中的某财团的商业核心机密被盗窃。该财团的三名高级雇员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经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

第一,机密是在电脑密码被破译后窃取的:破译电脑密码必须受过专门训练。

第二,如果甲作案,那么丙一定参与。

第三,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专门训练。

第四,作案者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人或一伙。

从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相似考题
更多“ 储存在专用电脑中的某财团的商业核心机密被盗窃。该财团的三名高级雇员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经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第一,机密是在电脑密码被破译后窃取的:破译电脑密码必须受过专门训练。第二,如果甲作案,那么丙一定”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珠宝店失窃,五个职员涉嫌被拘审。假设这五个职员中,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无辜者说的都是真话。这五个职员分别有以下供述:

    甲说:“乙是作案者。乙说过他作的案。”

    乙说:“丙是作案者。” 丙说:“是丁作的案。”

    丁说:“是戊作的案。” 戊没说一句话。

    依据以上的叙述,能推断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作案,乙没作案,丙作案,丁没作案,戊作案。

    B.甲没作案,乙作案,丙没作案,丁作案,戊没作案。

    C.五个职员都参与作案。

    D.五个职员都没作案。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用排除法最快:甲说:“乙是作案者。乙说过他作的案。”又因为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只有无辜者才说真话。所以,乙如果是作案者,他不可能承认他作案;否则,与作案者说假话矛盾。
      由此可知,甲说的是假话,因而甲是作案者,乙不是作案者;B、C、D项全部排除。

  • 第2题:

    储存在专用电脑中的某财团的商业核心机密被盗窃。该财团的三名高级雇员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经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

    第一,机密是在电脑密码被破译后窃取的;破译电脑密码必须受过专门训练。

    第二,如果甲作案,那么丙一定参与。

    第三,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专门训练。

    第四,作案者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人或一伙。

    从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

    A.作案者中有甲

    B.作案者中有乙

    C.作案者中有丙

    D.作案者中有甲和丙


    正确答案:C
    假设丙没作案,则甲没作案,作案的是乙;又知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专门训练,不具备单独作案的条件。因此,三人中无人作案,与条件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作案者中一定有丙。

  • 第3题:

    关于占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拾得乙遗失的电脑拒不归还,乙的好友丙得知后,直接从甲处将电脑拿走,并交给乙,此时,丙的行为没有构成对甲占有的侵犯
    B.甲借用乙的电脑,在占有期间被丙盗走,则甲、乙均有权向丙主张占有返还原物请求权
    C.甲的电脑交给乙保管,如果电脑被乙丢失,丙拾得后,将电脑卖给了不知情的第三人丁,此时,甲、乙均可在知道受让人丁后的2年内向丁主张返还原物
    D.甲的电脑借给乙使用,乙使用期间又借给丙,丙将电脑遗失,丁拾得,在使用期间不慎弄坏,交给戊公司维修,但修好后不给修理费,戊公司将电脑留置,此时甲、乙、丙、丁均不得向戊公司主张返还电脑

    答案:B,C,D
    解析:
    A项中丙的行为构成对甲占有的侵犯,但没有产生需要民法救济的损害后果,故错误。B项中丙盗走电脑的行为,是对甲、乙占有的侵犯,因为此时甲是直接占有人,乙是间接占有人,故甲、乙均可基于占有被侵夺请求丙返还原物,正确。C项中是遗失物被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形。《物权法》第107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据此,当遗失物被拾得人转让给第三人占有时,所有权人和其他权利人均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后2年内向第三人主张返还原物。此处,其他权利人指的应当是动产的有权占有人。故C项中的甲基于所有权和乙基于有权占有均可依据上述第107条的规定向受让人丁主张返还原物,正确。由于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故D项中的电脑虽为遗失物,但送到戊公司修理不给修理费的,戊公司是合法占有电脑,此时留置权成立,戊公司对电脑的占有是有权占有,此时,在支付维修费之前,无论是所有权人还是占有人,均不得请求戊公司返还电脑,故D正确。

  • 第4题:

    某商店失窃,职员赵甲、钱乙、孙丙、赵丁四人涉嫌被调查。赵甲说:除非我没有作案,钱乙才作案。钱乙说:我和孙丙都没作案。孙丙说:除非赵甲作案,否则钱乙不会作案。赵丁说:赵甲和孙丙两人至少有一人作案。已知赵甲、钱乙、孙丙、赵丁四人只有一人说真话,那么作案者是?

    A.赵甲。
    B.钱乙。
    C.孙丙。
    D.赵丁。
    E.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假设甲、乙、丙三人独立地破译一密码,他们每人译出的概率都是1/4,则密码被译出的概率为()

    • A、1/64
    • B、1/4
    • C、37/64
    • D、63/64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5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迫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甲、乙、丙三人在同一时间内分别破译某个密码,设甲、乙、丙三人能单独译出的概率分别为0.8,0.7和0.6,则密码能被译出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0.976

  • 第8题:

    甲、乙共同盗窃,由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2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重伤。甲和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单选题
    假设甲、乙、丙三人独立地破译一密码,他们每人译出的概率都是1/4,则密码被译出的概率为()
    A

    1/64

    B

    1/4

    C

    37/64

    D

    63/64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破译密码)一份密码由3个人独立去破译,他们能破译出的概率分别是1/3,1/4,1/5,求该密码被破译出的概率是()。
    A

    3/4

    B

    3/5

    C

    1/2

    D

    2/3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 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D
    [答案] D
    [评析] 甲、乙开始的行为构成共同盗窃罪,乙后来对丙使用暴力,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第12题:

    某商场失窃。员工甲、乙、丙、丁涉嫌被拘审。

    甲说:“是丙作的案。”

    乙说:“我和甲、丁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作案。”

    丙说:“我没有作案。”

    丁说:“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个说真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说真话,作案的是丙。

    B.乙说真话,作案的是乙。

    C.丙说真话,作案的是甲。

    D.丙说真话,作案的是丁。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真话假话题。
      由题干可知,甲丙矛盾,并有一真一假。四人中只有一个说真话,而四人中只有一个说真话,可见乙、丁都说假话。乙假一甲乙丁都没作案,丁假一四人中有人作案,因此只能丙作案,甲说真话。

  • 第13题:

    甲将电脑交给乙保管。丙得知后,诱使乙将电脑低价卖给了自己后电脑被丙遗失,被丁拾得。该电脑的所有权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善意取得制度的效力。所谓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时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其成立需要具备下列几个条件: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本题中丙诱使无权处分人乙低价出卖电脑,显然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故此时丙已经无法取得所有权,而遗失物并不适用善意取得,因此甲依然是电脑的所有权人。

  • 第14题:

    某商场失窃。员工甲、乙、丙、丁涉嫌被拘审。甲说:“是丙作的案。”乙说:“我和甲、丁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作案。”丙说:“我没有作案。”丁说:“我们四人都没作案。”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个说真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说真话,作案的是丙
    B.乙说真话,作案的是乙
    C.丙说真话,作案的是甲
    D.丙说真话,作案的是丁
    E.丙说真话,作案的是甲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破译密码)一份密码由3个人独立去破译,他们能破译出的概率分别是1/3,1/4,1/5,求该密码被破译出的概率是()。

    • A、3/4
    • B、3/5
    • C、1/2
    • D、2/3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项是真的。

    • A、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 B、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 D、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 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追上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关于甲和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 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正确答案:C,D

  • 第19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人涉嫌某案被传讯。甲说:作案者是乙。乙说:作案者是甲。丙说:作案者不是我。丁说:作案者在我们四人中。如果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说真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

    作案者是甲

    B

    作案者是乙

    C

    作案者是丙

    D

    题干中的条件不足以断定谁是作案者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说真话,如果甲或乙说真话,丙和丁均为真;如果丙为真,作案者不在四人中;如果丁为真,作案者为丙。后两种情况均符合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说真话,但是作案者并不一定在这四人之中,否则丁说的话就没有任何判断的意义,题中的条件还不足以断定谁是作案者。因此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