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立继类》记载:“立继者谓夫亡而妻在,其绝则其立也当从其妻,命继者谓夫妻俱亡,则其命也当唯近亲尊长。立继者与子承父分法同当尽取其产与为之。命继者于诸无在室、归宗诸女,止得家财三分之一。又准户令:诸已绝之家立继绝子孙(谓近亲尊长命继者),于绝家财产者,若止有在室女,即以全户四分之一给之,若又有归宗诸女,给五分之一。止有归宗诸女,依户绝法给外,即以其余减半给之,余没官。止有出嫁诸女者,即以全户三分为率,以二分与出嫁女均给,余一分没官。”(1)上述记载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对于反映的制

题目

《明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立继类》记载:“立继者谓夫亡而妻在,其绝则其立也当从其妻,命继者谓夫妻俱亡,则其命也当唯近亲尊长。立继者与子承父分法同当尽取其产与为之。命继者于诸无在室、归宗诸女,止得家财三分之一。又准户令:诸已绝之家立继绝子孙(谓近亲尊长命继者),于绝家财产者,若止有在室女,即以全户四分之一给之,若又有归宗诸女,给五分之一。止有归宗诸女,依户绝法给外,即以其余减半给之,余没官。止有出嫁诸女者,即以全户三分为率,以二分与出嫁女均给,余一分没官。”(1)上述记载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对于反映的制度,宋朝是如何作出规定的?(3)对于记载中提到的在室女,宋朝是如何规定的?(4)试说明该段记载反映的问题。


相似考题
更多“《明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立继类》记载:“立继者谓夫亡而妻在,其绝则其立也当从其妻,命继者谓夫妻俱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 )

    A.嗣继

    B.命继

    C.续继

    D.再继

    E.立继


    参考答案:BE

  • 第2题:

    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变通规定?( )(2012年)

    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的,准妻改嫁或离婚
    B.“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夫亡,妻“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

    答案:D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D项是关于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与离婚或改嫁无关,故应选D。

  • 第3题:

    关于宋朝的继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朝不允许在室女享有财产继承权
    • B、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不同的继承权
    • C、绝户立继承人时“夫亡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
    • D、绝户立继承人时,凡“夫妻俱在”,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

    正确答案:C,D

  • 第4题: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正确答案:B

  • 第5题:

    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嫡妻之长子为嫡子。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
    • 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
    • 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
    • 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翻译“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复灭亡可立而待也。”


    正确答案:称王天下的统治者,首先考虑的是富民;称霸一方或一个时代的统治者,其富国强兵政策与激励机制导致文士武士富起来。那些勉强存在的国家,必定是中包了大夫这个阶层的官僚和家臣的私囊;即将灭亡的国家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就知道搜刮民财、充溢府库了。这样造成财富上溢下漏的危局,并不是国力的真正强大,如不能守出不能战,国家的灭亡时指日可待的事了。

  • 第7题:

    辨析下列句子中带括号的字的语法现象。 晋霛公不(君)。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不入,则子继(之)。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食)之,舍其半。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


    正确答案:名词做动词,行国君之道
    宾语前置,之此处活用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我们”
    代词,这里活用为表示第一人称单数“我”
    使动用法,使---饮,给---喝
    使动用法,使---食,给---吃
    古代盛饭用的竹筐
    使动用法,使---免于
    宾语前置,说的就是我,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第8题:

    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正确答案:推举仇人,不算是诌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说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

  • 第9题:

    单选题
    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变通规定的是:()
    A

    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的,准妻改嫁或离婚

    B

    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

    夫亡,妻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

    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


    正确答案: A
    解析: 宋承唐律,在离婚方面,仍实行唐制"七出"与"三不去"制度,但也有少许变通。例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但是"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如果夫亡,妻"不守志"者,宋代《户令》规定:"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严格维护家族财产不得转移的固有传统。A项、B项、C项均为离婚或改嫁方面的变通规定。但是有关"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的内容,为宋代继承方面的规范,与离婚无涉。故D项不属于变通规定,属干扰项c本题正确答案是D。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

    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A

    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

    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

    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宋朝的继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宋朝不允许在室女享有财产继承权

    B

    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不同的继承权

    C

    绝户立继承人时“夫亡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

    D

    绝户立继承人时,凡“夫妻俱在”,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面句子中,含有宾语前置的有()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B、其虞虢之谓

    C、夜以继日

    D、唯利是图


    参考答案:ABCD

  • 第14题:

    阅读以下材料,说明材料的主要观点,并进行论述。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答案:
    解析:
    (1)材料所述内容出自《学记》,《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它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2)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后概括出来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即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即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是指循序,即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摩”指观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3)“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事情发生以后才禁止,就会遇到障碍而难以克服,教育应注重预防;“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过了适当时机才去学习,虽然勤勉努力,也难以有成就,即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抓住发展的关键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即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商量,就会孤陋寡闻,即教育应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发展;“燕朋逆其师”: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人违背师长的教导;“燕辟废其学”: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强调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4)教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 第15题:

    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

    • A、“立继”
    • B、“祖继”
    • C、“嗣继”
    • D、“命继”

    正确答案:A,D

  • 第16题: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 C、立贤优于嫡长子继承制
    •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策”(策书)作为正式公文后,其用途为()

    • A、立、废太子
    • B、立、废后妃
    • C、立、废王侯
    • D、拜命三公
    • E、罢免三公

    正确答案:A,B,C,D,E

  • 第19题:

    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立继、命继


    正确答案:立继、命继是宋代绝户立继承人的两种方式。在“夫亡而妻在”的情况下,立继从妻,由妻子决定继子,称为立继;在“夫妻俱亡”的情况下,立继从尊长亲属,由尊长亲属决定继子,称为命继。

  • 第21题:

    问答题
    辨析下列句子中带括号的字的语法现象。 晋霛公不(君)。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不入,则子继(之)。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食)之,舍其半。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

    正确答案: 名词做动词,行国君之道
    宾语前置,之此处活用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我们”
    代词,这里活用为表示第一人称单数“我”
    使动用法,使---饮,给---喝
    使动用法,使---食,给---吃
    古代盛饭用的竹筐
    使动用法,使---免于
    宾语前置,说的就是我,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给下列文字加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日良入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申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正确答案:
    (1)标点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2)翻译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一块过生活。他们的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哭泣的,太少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立继、命继

    正确答案: 立继、命继是宋代绝户立继承人的两种方式。在“夫亡而妻在”的情况下,立继从妻,由妻子决定继子,称为立继;在“夫妻俱亡”的情况下,立继从尊长亲属,由尊长亲属决定继子,称为命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策”(策书)作为正式公文后,其用途为().
    A

    立、废太子

    B

    立、废后妃

    C

    立、废王侯

    D

    拜命三公

    E

    罢免三公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